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识思维、经济思维和政治思维

(2012-01-09 10:08: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德先生评时事


知识思维,简言之,就是一切循规蹈矩按原则办事。古代士子、现在一些知识分子大都拥有这种思维。

经济思维,讲求经济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是一种功利思维。工商界人士多用这种思维。

政治思维,注重政党的命运,国家、社会的安定有序,民众的拥戴支持等。不过,政治思维也是一种功利思维,它是政治上的功利而非经济功利,它重长远而非暂时,重大局而不计琐事,具有灵活性。政治家、政客们常习惯这种思维。

这是三种思维方式,不存在谁是谁非、孰优孰劣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全面的人,应该同时拥有这三种思维,只不过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有所侧重。

知识分子大都拥有知识思维,但如果缺乏经济思维和政治思维,一味地机械地照章行事,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那就会成为人们所说的书呆子,常常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明朝的海瑞一身正气,廉洁奉公,至今还为世人称赞。但德先生只能说他是一个好人而非一个好官。因为在他治下的州县,虽然没有贪污腐化,但经济凋敝,人民很穷,老百姓的物质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他没有经济思维!同时,他也缺乏政治思维,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孤家寡人怎么能做好一方大员的工作呢?像海瑞这种人最好做学者,要给他官做,只能让他干“纪检书记”,让他做父母官、做封疆大吏是不明智的,也非百姓之福。

中国自从提出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国人多经济思维,不仅商人如此,官员、普通民众也是。仅有经济思维而缺乏知识思维和政治思维就容易患上重小利忘大义、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病。如有些地方官员只注重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的商人制造假冒伪劣得一时之逞,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央企则靠垄断生存,医院的天价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教育产业化等。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是因为有太多人特别是当权者只从经济思维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从知识思维和政治思维角度考虑问题。  

现在很多领导干部有经济思维也有政治思维,但缺乏知识思维,这样就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形式,但都是思维不全面的表现。

但是,如果仅靠知识思维和政治思维而缺乏经济思维,整个社会组织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都知道经济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奢谈。如果一个人都无法养活自己了,何谈知识思维和政治思维?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无疾而终?庞大的船队万里远行只是为了扩大政治影响扬大明国威,满船的瓷器茶叶只换回一点象牙玛瑙,长期亏本运行必然难以为继。看来,明成祖朱棣缺乏经济思维。而英国皇家商船为什么能做大做强?因为每一船回国都赚得盆满钵满,极大地调动了民间和军方的积极性。

同时兼顾三种思维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他自幼饱读经史,12岁考秀才,23岁中进士,深谙孔孟之道,曾是两代帝师,初入政坛就有《论时政疏》,痛陈朝政之弊端,系统阐述了其改革的政治主张,他的知识思维不容置疑。

初任首辅时,朝廷穷得连官员工资都开不出,只得以胡椒抵俸银,但经过他短短的十年治理(万历8岁即位,治理国家实际靠张居正)就取得了中国封建史上少有的辉煌时期“万历中兴”,如“摊丁入亩”等改革措施,既是政治改革也是经济改革,如果缺乏经济思维他不可能取得这样的经济成就。

同时,他的政治思维也是历代政治家中屈指可数的,只是他生不逢时,让“万历中兴”成为明王朝的灭亡前的回光返照。张居正自己是读书人,恪守清贫,但他却并不看好坐而论道、空谈国是的所谓清流,在官员的任用上,他重循吏而弃清流,弃用海瑞。因为当官,除了做好人,讲气节操守,还必须报效朝廷,造福于民。

他能灵活处理与执掌太监冯保的关系,就充分反映了他的政治智慧。他知道冯保很贪,但对冯保既抵制又合作,冯保所荐之人,张居正首先会提出不同意见,但最后还是给冯保面子,也予以任用。因为他知道,在明朝,宦官的权力很大,冯保还是万历皇帝儿时的大伴(相当于保姆、玩伴),深得李太后的信任。况且,张居正能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赢得首辅位置,冯保是立了大功的。如果因为个人的气节操守的高低不同就与之翻脸,那于己不利,于国更不利,但是要守住一个底线,不能同流合污。

如果张居正像海瑞一样“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一味强硬,恐怕自己要先倒台或没命了,还如何坚持正义,又如何去干大事呢?

 

贱内和小女都是公务员,所以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她们。但我觉得,不仅仅公务员要兼有这三种思维,所有的人都该有,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有。有些老师工作兢兢业业,吃了不少苦,但效果不好,“顶起碓窝子唱加官——人又吃了亏,戏又不好看”,那是因为思维有缺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