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把“城市美女”打回“白骨精”的原形

标签:
杂谈 |
分类: 德先生评时事 |
中国有上百个城市喊出了要建“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其勇气可嘉。走进中国的城市哪怕一个县级市,看那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马路、整齐的花草、高档的别墅……别说是外国人,我们自己也感受到我们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
最近,中国南方地区的暴雨突然把这些“城市美女”浇了个透,宽阔的马路变成了一条条河流,随街可见抛锚没顶的汽车,停车场变成了蓄水池,商铺进水,亲人解放军紧急出动救市民于急流……
这场暴雨使诸多的城市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各市府在这样的暴雨面前缺乏思想准备,有些不知所措。市府的发言人面对新闻媒体都强调自然灾害的严重性,“百年一遇”嘛,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暴雨的确太大这不假,但是,为什么却有一个城市在这场大雨中没有出现内涝、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居民生活安定自得?这个城市便是江西省赣州市。
据专家测算,即使比这还大三倍的雨量,赣州城也不会滞水。而它邻近的城市早已是一片泽国。为什么赣州城区能做到的雨住城干呢?这得益于它的地下排水工程——“福寿沟”。遗憾的是,这项工程并没有获得过什么优质工程大奖,诸如“鲁班奖”、“詹天佑奖”、“梁思成奖”之类。或许是它的设计者“刘彝同志”年龄太大了,900多岁了!
读到这儿,有人以为是德先生笔误多写了一个0,90多岁吧?其实不然,刘彝迄今的确切年龄是993岁。
刘彝(公元1017—1086),北宋著名水利专家。这福寿沟就是他在赣州任知州时主持修建的。
为什么北宋时期修的排水沟比现代化的21世纪修的下水道更管用呢?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
第一、福寿沟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刘彝根据赣州城地势特点,采用明沟与暗渠相结合的方式和城区池塘相串通,然后通过城墙下面的12个水窗,将废水分别排入章、贡两江。这一排水系统从外观上看并不起眼,但主次分明、排蓄结合,对改善城区环境卫生、居住条件起了重要作用。这个系统同时组成了排水网络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库,以调节暴雨流量,平时还可利用污水养鱼种菜,是赣州城市建设史上最早的污水综合利用工程。
虽说古人对市政建设不能像我们今人说出什么科学道道,但他们因势利导,依自然顺势而为。事实证明他们的方法就是最科学的方法。而当今的市政建设因为钱多,也因为有了大型的施工设备,也就是说具备了“折腾”的条件,就违背自然强行施工、野蛮施工。工程倒是建成了,但立刻遭到了自然的惩罚。
第二、福寿沟真正地是以人为本,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不是吗?上千年了它仍然在造福于民。
而当今的市政工程很多是为了捞政绩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地面上光鲜亮丽,至于地下的嘛,反正人们看不见。就像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流浪汉苏比,为了到餐馆里混吃的,从西服的第二颗纽扣以上看起来像个绅士,至于开裂的裤脚和脏兮兮的鞋袜,有餐桌挡着哩。
如果没有这场暴雨,我们的“城市美女”也不会露出“白骨精”的原形。一些人会永远地风光下去。这奖那奖,还有“优质工程”、“信得过工程”的匾牌,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
自然灾害也是检验工程质量的试金石,是对贪污腐败、弄虚作假、违背自然、违背科学的惩罚,但这样的惩罚不该落到无辜者的身上。汶川大地震,学校的房子倒得最多,死去的是那些无辜师生。但有一所小学——“刘汉希望小学”却巍然不动。事后,据负责监管这所学校建筑施工的知情人透露:建刘汉小学并没有多花钱,也没有用什么特殊的建筑材料,仍和建其他学校一样用的是普通的钢筋、水泥、砖石。所不同是,在施工中,没有人拿回扣,也没有偷工减料……
当今的中国,无论从科学理念、技术手段还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怎么也不该输给北宋王朝吧。真是羞煞我们的市长大人、城建局长大人了!
做工程与做人同理——万不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哟。
上海街头
广州街头
武汉街头
深圳城区
长沙居民区
南昌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