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把婚嫁、生日等送贺礼的习俗称之为“赶人情”。既为人情,在大喜的日子里请亲朋好友一聚也属人之常情。但近年来却变味了,赶人情是仅次于购房的第二大开支,成了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少人为人情所累,赶人情已变得毫无人情可言了!
人情太多太滥太离谱:一个人从出生、满月、周岁、十岁、升大学、二十岁生日、三十岁生日……直至去世,还有乔迁、晋升、调动、生病住院……,有的人每做一件事,就发邀请、打电话、出公告,中国人又极爱面子,别人邀请了,怎么好意思不去呢?
下面有几则离谱的人情:
某甲再婚,双方都不年轻了,离异过又都有小孩,一般人可能会尽量低调进行。但这位老兄比第一次婚礼操办得还隆重,几乎是把所有能叫得出名字的和少数叫不出名字的人都发了邀请!
某乙有三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十周岁、生大学、结婚都宴请宾客。
某丙把老娘从老家接来过生日,之后再把老娘送回老家去。
某丁三十岁、四十岁,老婆三十岁、四十岁,甚至岳父母过生日也发邀请函。
此风一长,后面的随之仿效,那么整个社会风俗就坏了。本是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却弄得庸俗低级,人情太多叫人难以承受;东家忙里忙外身心疲惫,最终只不过饭馆赚了钱。
有一家三口他们一般只随50元的份子钱,然后举家去赴宴。儿子已十六七岁了,父母带这么大的孩子跟着吃饭已不像话,何况那小子正处于“饭桶”的年龄,每上一盘菜,他都如风卷残云一般——估计在家从未吃饱过,像刚从饿牢房里放出来的犯人,要么就是饿死鬼超生。摊上这样的一家三口,东家岂不亏死!
更有甚者,有领导干部借机敛财。
有位县干部在此县给老娘过了生日,调到彼县又给老娘再过一次生日。恰逢遇到了熟人,熟人纳闷了:他到底有几个老娘?
有位交通局的干部,选择在机动车年检时过大寿。有的司机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人强拉入席,灌了几杯酒后才知是局长的大寿。此时此刻,岂有不随份子之理?打劫啊!
在德先生看来,除婚庆之喜,间或子女升学,余者皆不得向单位的同事发邀请。德先生生长在中国,自然也不能免俗,别人的邀请自然也是给面子去凑热闹的,但本人不做那种庸俗低级之事!女儿的十岁生日,只请了家人亲戚,本人的四十岁生日还上了一天课哩。
克服不良之风应该从自己做起,既然已知道这所谓的人情已经变味了,就不要再为这把火添柴加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