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宁
通常我们说,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分析中国联通的现实形势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联通正面临着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辛苦十余年的中国联通必将在行业风云变幻的2006年掀开崭新的一页。
外部:拆分阴影彻底消散,移动干将空降加盟
在刚刚进行完毕的中国联通2006年工作会议上,有两条消息最为值得关注:一是出席会议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会上所说的“中国联通不会拆分”的发言;二是会议最后一天由国资委正式宣布的对原北京移动总经理李刚的任命。
不可否认,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拆分传言给中国联通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其间有关部门还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拆分传言进行辟谣,但效果并不明显。记者前不久去某省移动公司采访,被采访人在分析该省移动2005年度用户快速增长的原因时就坦率指出,联通的拆分传言给移动发展用户带来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受拆分传言的影响,许多联通员工也备感前途渺茫,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一些省级老总更是对“拆分”两字讳忌莫深,惟恐话语不当引起军心动荡。而此次奚国华的发言终于可以让大家悬心落肚,适逢3G牌照颁发的临界点,领导的发言就是政策的风向标,对于净化不利于中国联通的外部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样利好的还有中国移动干将李刚的加盟。作为中国移动“一天一个亿”的缔造者,李刚的魄力和能力业界公认,据说李刚在广州移动任高层的8年,作为竞争对手的广州联通日子十分难过。今年5月李刚突然被宣布调任北京移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搅得北京的移动市场风生水起。此次李刚加盟中国联通,外界评价说是政府为了促进运营商间的换位思考,以此促进恶性竞争的缓和。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此举必将给激烈的竞争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李刚在中国联通的任职是第一副总的职位,主抓市场运做,国资委在3G牌照发放前派遣李刚在中国联通充当大任,必然有更深一层的考虑,扶持联通之心显而易见。
从这两点来分析,中国联通的“人和”条件已经具备。
内部:转型调整日益深化,投入产出关系趋好
2005年联通工作会上,刚刚上任两个多月的常小兵即发出了“公司模式要转型”的号召,要求中国联通要从大规模投资和以能力建设拉动市场为主的数量规模型发展模式转向以规模和效益并重为特征的规模效益型发展模式。
时隔一年,中国联通的企业转型进行得如何呢?
2006年中国联通的工作报告显示,虽然2005年中国联通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但是公司坚定不移抓转型,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公司的主营收入稳定增长,效益水平逐步改善,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报告自我评价认为,目前中国联通的发展模式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向纵深推进。具体表现在:资本性开支得到有效控制,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关系逐步趋好,深入开展精细化营销,把握市场能力明显提高。
对此,有业界评价认为,作为世界第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和第二大CDMA运营商,中国联通正力求通过内部管理的细化以应对未来3G时代及电信市场完全放开、外资涌进时代的到来,一向粗放投资运做的中国联通正在逐步通过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同时寻求更多效益。
由此看来,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在让中国联通变得越来越注重理性和实际,从春天的低端手机上市,年中的取消手机补贴,再到后来的几省高层互调,都在向我们显示出,饱受竞争之苦的中国联通正在努力通过企业转型的推进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与此同时,中国联通欲在未来3G市场上奋力一博,改变中国联通现状的雄心也显露无疑。这一点也可从中国联通2006年工作会提出的“坚定信心,开创中国联通工作新局面”的号召中可见一斑。
而中国联通内部调整所做的一切,终将有使理想变为现实的那一天。
机遇:抓住先机先行一步,准3G摇身可变3G
经常使用移动无线上网的人士会有一个很深的体会,相对于GPRS网络,由中国联通推出的CDMA1X的速度更让人容易接受。诚然,作为准3G技术,CDMA1X的更大优越性并不单体现在这里,更主要的是它能够直接升级为3G网络。这就是说,一旦中国联通拿到3G牌照,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3G业务,而它现在的C网用户也就可直接升迁为中国联通的3G用户。
而这种优势是GPRS所不具备的。如果同一时间拿到3G牌照,需要重新部署3G网络的中国移动相对中国联通来说就会在推出3G业务方面滞后一段时间。其他可能获得移动牌照的固话运营商更不用说,限制他们推出业务的因素恐怕还不只是布网的原因,移动运营经验、业务合作模式等都可以影响其推出业务的时间表。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对于中国联通来说可是不可多得的翻身机会。
从前面分析可知,中国联通已拥有了谋求大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拥有了不断完善的内部机制,若能抓住发展3G所带来的机遇,未来必能大展宏图。而2006年作为其企业转型向纵深推进的一年,同时也是3G必然来临的一年,中国联通机遇大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