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net.cn 2005年2月22日
13:39
文/乐宁
从“审批”到“核准”,不能不说是我国在手机生产准入制度方面的一个政策上的进步,这个进步让我看到了国家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以市场来说话”正日益成为政府决策的主要依据。不少业内专家在分析国家发该委近日下发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将对行业产生的影响时也纷纷指出,透明的产业政策必将促进手机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在一切“利好”消息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旦手机厂商准入制度放开,而管理又不能及时跟上,我国手机产业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恶性价格竞争。因为从目前的《规定》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对有意加盟手机制造行业的条件限制,而没有如果众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都来申请,国家又该怎么办的具体措施。按照《规定》中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来看,想满足这些条件并不难,通过贷款和合资等方式,国内很多企业都可以达到这个要求。这就涉及到,如果这些企业都来申请手机生产牌照,又都符合了要求,是不是就意味着将获得生产手机的资格。如果是,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未来国内手机产量严重过剩的局面?
一位长期和国内手机厂商打交道的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目前有47(48家手机厂家中有一家不被承认)家手机厂家,个个厂家的年产能力都在1000万部以上,依照这个数据推算,现在的国内手机年生产量就已经达到了5亿部,这个数据已远远超出国内的消费需求,而国产手机出口到目前为止情况并不佳。如果继续放开,必然是大量的手机投放市场卖不出去,结果必然导致新一轮的价格大战。而为了保持利润,厂家下一步也必然是偷工减料,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使手机的质量整体下滑,而最终受害的将会是消费者和整个手机产业。同时还有一个更严重的情况,如果那些靠贷款申请下来的企业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亏损或倒闭,还不上银行的债务,那么最终受损失的将会是国家。
据说几年前当贴牌现象刚开始露头,国内手机生产厂家达到30多家时,曾有人提醒相关领导:要加强对手机厂商的管理,把不合格的厂家踢出去,再补充新的有实力的厂家进来,这样即可以促进已获得牌照的企业规范生产和经营,也可以促使新加入者一开始就从规模着手。遗憾的是,这个意见未被采纳。随后不久,受贴牌的冲击,手机产业开始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价格大战和质量投诉问题也接踵而来。事情发展到今天,曾经繁华一时的中国手机产业亮起亏损红灯。
有人士分析,“核准制”的最终实施是贴牌的一个突破,为“核准制”叫好的更多的应该是那些有一些实力的贴牌厂家,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堂而皇之的进入市场,而不必再因为牌照问题向其他厂商付费用。当然还有那些想直接进入手机市场又拿不到牌照的厂商。但是,在此我们还是要警告那些想要加盟到手机队伍的厂家,手机的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手机市场必然是大浪淘沙,欲进入者要三思而后行。同时我们也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为促进我国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