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宁
Cww.net.cn 2004年9月21日
12:22
近日有消息说,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因为担心技术流失而悄然把在中国的生产线搬回日本,并指出日本对技术流失的担忧一直存在,只是在近期日本经济逐渐复苏的大背景下,这种担忧更加明显。文中评论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等国家制造业的一种担忧。
我们姑且不讨论日本企业撤资中国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哪些影响,但从一些报道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这种担忧来自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日益崛起,日本要想继续在中国以技术的领先来达到对某个领域的深度影响已越来越不现实,这一点从日本不断在中国建立研发部门的举措中得以体现,表现出日本对本国技术能够在中国能否继续领先的忧虑与不自信,希望通过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一方面使技术的发展更适合中国本土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借此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国本土技术的研发走向,尽力缩小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威胁。
其次,中国制造业在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过程中,不知不觉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企业的逐渐增多,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始料未及的现象,与过去劳动力过剩相比,目前的沿海发达地区,许多地方新建的工厂因为招不足员工而开工有限,这势必对企业的效益造成影响,使单元成本增加。而纵观日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相当一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不足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
最后,日本本土经济复苏的影响。在过去几年,日本企业因为本国经济的不景气,纷纷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国外,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但是随着本国经济的逐渐复苏,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日本本着肥水不外流的观点把日本制造业全线撤出国外市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正如媒体所评论的那样,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在去中国、留日本的选项中选择了“留在家里”。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回归日本已是不可避免的潮流。在此,我们不想讨论这种回流现象是否应该,我们只想关注面对这种变化,中国的制造业该如何应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资的撤资一定程度上带给中国制造业的将是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外资的撤走必会造成大量中国本土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的剩余,这正好为国内制造业充实技术人才和熟练操作员工提供机遇;另一方面,尽管有报道分析认为日本从中国撤资的原因还有成本降低的考虑,指出在日本的加工成本、人员成本等相对在中国更低,但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产品从日本到中国与直接由中国本土生产相比,后者应该更具成本优势,只是相对日本的技术实力,中国的制造企业还要更多的从技术含量上下功夫,使产品性能在竞争中更具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强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