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精神病”女儿的窒息人生

(2013-02-18 09:35:38)

亲生父母为何执意将独生女送入精神病院?女儿挣脱枷锁,决意用法律与父母抗争!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被精神病”女儿的窒息人生

■文/本刊记者贾方方

“被精神病”女儿的窒息人生

2012610日,一则名为《没想到自己也被精神病了—北京回龙观医院被精神病纪实》的帖子,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发帖人CrazyWorlds称“这是一个疑似精神病的父母因为家庭矛盾,采用违法手段将亲生女儿强制送入精神病院的故事。”CrazyWorlds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陈丹。

616日,陈丹向公安报案,指控其父母非法侵入住宅、非法拘禁。81日,陈丹收到不予以立案的通知书。711日,陈丹将北京回龙观医院告上法庭。1116日,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回龙观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丹诉北京回龙观医院人格权纠纷一案,被告方提出追加送治人(即陈丹父母)为第二被告,法庭决定休庭,择日再审。

很快,陈丹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为这是自201210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面世后开审的第一案。精神卫生法专家黄雪涛认为,虽然《精神卫生法》201351日才生效,不适用于陈丹案,但《精神卫生法》将会成为法院审理陈丹案的重要指导,同时陈丹案也将推动出台《精神卫生法》实施细则,避免更多的“陈丹”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20121126日,当事人陈丹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陈丹说,“被精神病”让她很受伤,但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伤她最深的人竟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父母为什么会把心爱的女儿送进精神病院?这背后又有怎样难言的隐情?

 

男友不“达标”,

父母说,你疯了!

 

201265日下午6点左右,陈丹和男友打算到楼下买东西,刚走到一楼大厅,就看见她的父母从出租车下来。“他们又来了。”陈丹心里一惊。其实,从她来北京工作之后,父母便毫无预兆地从老家赶来不定期查岗,接她下班,监视她的一举一动。陈丹和现任男友恋爱后,遭到了父母极力反对。他们不停地给陈丹打电话,叫她回老家找份工作,然后和他们安排的人相亲。陈丹拒绝了父母无理的要求,双方意见相左,争吵不断。发展到最后,陈丹拒绝和父母见面,过年也没回家。“在65日之前,我和父母已经快一年没见面了,最近的一次通话也是一个多月前。”陈丹说,面对父母再一次的不请自来,她感觉来者不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陈丹和男友立即折回家中躲起来。很快,“咚咚咚”的敲门声随之而来,她和男友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任何声响。敲门声持续了十几分钟后停了下来,陈丹以为父母离开了,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门外突然传来“咔嚓咔嚓”的声响,有人在撬锁!陈丹害怕极了,她紧紧抓住男友的手,希望借此让自己冷静下来。陈丹报了警,并决定在警察到来之前,和父母做最后的周旋。“哐!”门被撞开了,闯进门的除了她父母,还有4个素未谋面的彪形大汉。他们要干吗?陈丹试图掩饰内心的恐惧,大声警告道:“别靠近我!”陈丹的父亲却开始了说服工作:“他们是我和你妈请来的,要带你去回龙观医院看病。”陈丹愣住了:那不是精神病院吗?我没病,去那儿干什么?没等陈丹开口,那4个男人就已经按住了她的手脚,要把她强行拖走。男友试图保护陈丹,却被陈丹的父母推到了一边。陈丹死命地挣扎,却无济于事。于是,她决定转变策略,以静制动。陈丹说:“我累了一天,到现在都还没吃饭,想休息一下再走。”陈丹的父母没有提出异议。突然,陈丹的手机响了,是接警的派出所向她确认地址。陈丹没想太多,如实讲述了当时的处境,她迫切希望有人把她救出去。“报警了啊,不怕!我们赶紧走。”4名男子再次强行抓住陈丹的手脚,将陈丹抬到门口,架着她的胳膊带到楼下,塞进等候已久的出租车。陈丹被两个人死死夹在后座上,而她的男友也不得不陪陈丹到北京回龙观医院。就这样,陈丹被一道铁门隔在了一个精神混乱的世界。在护士的监视下,吃饭,如厕,就寝。

男友去找陈丹的父母,但他们坚称,女儿精神有问题,必须住院治疗。无奈之下,男友只能耐心等待。终于,在煎熬了近72个小时后,经过三级专家会诊,医生同意陈丹出院。陈丹很崩溃,为自己在精神病院的遭遇,更为自己父母的荒唐。出院后,陈丹的父母解释说:“我们也是为你好,想帮你治病。”陈丹觉得很可笑,问他们为什么事先不跟自己商量。他们无语,随即又转到了那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听爸妈的话,回老家,我们给你介绍个男友,和我们住在一起,现在这个不适合你,你怎么变得这么不听爸妈的话了呢?”

这时,陈丹才恍然大悟,父母习惯了过去对他们百依百顺的女儿,无法接受现在的自己:远离父母、独自生活、独立择友、为爱情和他们争吵、对峙,这样的局面根本不在父母的计划中,他们难以面对,甚至惊慌失措。对他们而言,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我们的乖乖女疯了。

 

被父母“绑架”,

女儿说,忍够了! 

 

陈丹告诉记者,在父母眼里,她曾经是个听话的乖乖女。而事实上,她只是不得不变成父母眼中的乖乖女。

在陈丹的印象中,父母脾气暴躁,性格不好,鲜与亲朋好友来往。父亲30多年没和岳母联系过,母亲拒绝参加婆婆的葬礼。父亲和母亲的感情极差,家里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打骂声,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他们都会争吵,吵急了就打。陈丹害怕他们无休止地争吵,更害怕他们动手打自己。她学着少犯错误,最好不犯错误。而父母一直对生活现状不满意,他们希望把女儿培养成优秀的、卓越的人。于是,他们开始一手打造陈丹的人生。从生到死,他们几乎都替陈丹规划好了,包括读哪所学校,学哪个专业,什么时候谈恋爱,将来要嫁什么样的人等等,而陈丹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他们的计划。

一进幼儿园,父母就开始认真地为陈丹挑选所谓的优秀人才了。在他们眼中,只有他们看上的人,才有资格成为陈丹的朋友。“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很爱打扮,经常换新衣服。母亲就告诉我,她的父母太注重外表,是爱慕虚荣的。她说我问过老师,老师说这个小朋友上课爱说话,不认真听讲,所以是个坏孩子,你和她玩会变坏。”陈丹看到的却是,其他同学很喜欢和这个小朋友玩,老师也并不讨厌她,这让陈丹很困惑。

随着年纪的增长,父母对陈丹的择友控制愈演愈烈。他们很重视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可以记录陈丹的成绩,和上次作对比,每门课增了多少分,降了多少分,名次浮动了多少。除此之外,他们还会记录其他同学的成绩,一种是比陈丹好的,一种是住在他们家附近、比陈丹差的。成绩比陈丹好的,父母会先总体分析,他们的成绩为什么提高,上了哪些班,读了哪些书,让陈丹借鉴。然后再具体分析他们的特点,逐一排除不可交往的对象。某某的学习方法不好,只是靠刻苦出成绩,不行;某某的成绩忽上忽下,没长远眼光,也不行;某某偏科严重,外语太差,出不了国,更不行。成绩比陈丹差的,自然也被父母排除在外了。他们从不直接跟陈丹说别跟他们玩,而是会煞费苦心地做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先分析他们成绩不好的原因,比如某某爱看漫画书,某某爱玩,某某的父母离婚了等等。最后再语重心长地对陈丹说:“别和他们玩,会把你带坏的。”被父母莫名其妙地筛选之后,只有智商高、成绩稳定、家庭和谐的同学,才是和陈丹做朋友的最佳人选。陈丹很疑惑:真的有这样的同学吗?

在陈丹看来,她的朋友圈已经被父母缩减到极致了,可他们仍然放心不下。每次有同学打电话约陈丹出去玩,都会被陈丹的父母拦截,紧接着就是一番彻头彻尾地盘问:你们有几个人,都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儿,成绩怎么样,父母是做什么的,打算去哪儿玩,要玩多长时间,几点回家等等。如此把关之下,陈丹的外出计划大都以流产告终。如果哪次走运,历经层层审查,父母批准陈丹外出,也会状况百出。如果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家,或是活动范围超出了他们的预期,陈丹最害怕的事情就会发生了。父母会斥责陈丹,批评陈丹的同学,然后就是他们互相指责,互翻旧账,鸡犬不宁。除了很要好的几个朋友,很少有同学能经得住陈丹父母的审查,也就不再找陈丹玩了。

初中时,特别流行轮滑,同学们都在学,陈丹也想试试。可父母却说,不行,太危险,你学了会摔倒,会骨折,会被车撞。“本来是件很好玩的事,却被父母说得特别恐怖,谁还敢学?”陈丹说,除此之外,父母还会经常整理她的书,与其说是整理,不如说是检查。想看什么书,要经过父母审查后再买,如果陈丹自己买了,他们就会在陈丹房间里逐个检查,确保这些书都在他们允许的范围内。

父母对陈丹生活的过度干涉和控制,让陈丹喘不过气,精神异常压抑,直到上了大学,这种状况仍未得到缓解。父母几乎每天都打电话给陈丹,问东问西,同学是谁,跟谁玩儿,人怎么样,成绩如何……“就好像我做的每件事他们都要知道,我认识的人他们也都要认识。”陈丹回忆说,如果哪段时间没有汇报,回家就得补上。

“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自由自在地呼吸,为自己活一次呢?”终于,陈丹爆发了。

 

    爱情来了,

“乖乖女”要“叛逆”重生!

 

大学时,陈丹恋爱了。陈丹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选择的爱情,不向父母透露恋情的蛛丝马迹,直到父母偷看了她的日记。“他们很生气,就跟我说那个男生成绩不好,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以后会很穷,会影响你一辈子。都是些危言耸听的话。”陈丹说,谈话结束后,出去散步父母也会跟着。后来,父母干脆闹到了学校,陈丹不得不在恋爱中狼狈退出。

抗争失败后,陈丹愈发想逃离这个家。“我把简历都投到了外地的单位,老家一个也没投。”陈丹说,北京的工作定了,父母只能接受。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父母经常从老家赶到北京查岗,“从不提前告诉我,我经常是一出门才发现,父亲或者母亲在马路对面站着呢。他们也不干嘛,就是跟我走回家,跟接小学生似的。” 

这样的监视让陈丹感到窒息。“工作近10年的时间里,我只有春节才回家,每次回去都会见证一场不可避免的大战。我非常排斥这个家庭,我不想再回到那个争吵不断、毫无自由的家。但我很困惑,我不知道该怎么逃离。直到两年多前,我遇到了现在的男朋友。”陈丹告诉记者,现在的男友从不干涉她的爱好、她的工作以及她的朋友圈。虽然自己的很多东西和男友的规划相悖,但他仍然愿意给陈丹足够的空间来适应和调整。男友做什么事,会事先和陈丹商量,两个人一起去解决问题、克服苦难。“和他在一起,我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感和被人尊重的感觉。我清醒地感受到,我是个独立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和自由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下去,而不是遵照父母制定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标准。我迫切地希望,将这份爱情带入婚姻的殿堂,开始两个人的生活,有个温馨的小家庭。我想,只有组织属于我自己的新家庭,我才可以彻底从原来的家庭解脱。”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梦,对陈丹来说,实现起来却荆棘密布。

去年春节在老家的时候,陈丹偷偷地给男友打了个电话,毫无例外地被父母发现了。而这次,完全没有挽回的余地。在父母眼中,陈丹的男友应该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知根知底的人,身高要在178cm以上,学历越高越好,理工科的,收入稳定,家庭环境好,最好不是独生子女等等。“他们连婚房都想好了,把邻居家的房子买下来,两家打通,他们给我带孩子。”陈丹清楚地知道,男友不在父母规划的范围内。于是,一场交涉在陈丹和父母间展开。陈丹的态度很坚决,她要捍卫自己的爱情,这让她的父母很反感。他们情绪激动,反复强调他们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儿回老家,找个知根知底的本地人等等。“当我表现出反击的态势时,他们甚至说出了辱骂我的话。”陈丹说,她和父母谈判未果,不欢而散。

返京后,父母仍不停地给陈丹打电话:“你和他分了吧,我们给你介绍一个,博士,研究生,一米八的,留过学的都有。”一个多小时的电话,都是他们说过几十遍上百遍的话,陈丹的说服工作又得从零开始。陈丹告诉记者,近一年来,她和父母都在为这个问题而纠结。面对劝说女儿和男友分手无望的事实,陈丹的父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们意识到,女儿已经老大不小了,这段恋爱不结束,很可能就结婚了。而这段婚姻,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规划进行,女儿的后半生,他们也许再也无法控制了。“我从父母眼中的乖乖女,突然变成了一个不听他们话的坏女儿,他们接受不了。”陈丹说,就算是她已经从精神病院安然无恙出来了,父母仍不愿相信,一直在解释:“我们怀疑你有病,想帮你治病。”也许,陈丹的父母希望通过所谓的治疗,让女儿变得像以前一样听话和顺从。“我想,我回不去了,也不想回去了,永远。”

从回龙观医院出来后,陈丹搬了新家,没有把地址告诉父母,让他们没机会将闹剧重演。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后记

陈丹的代理律师陈继华称,陈丹诉北京回龙观医院人格权纠纷一案已经申请转为普通程序。针对一审中,北京回龙观医院提出的追加送治人为第二被告的请求,陈丹认为,父母送治和医院非法收住院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她不会追究父母的民事责任。但陈丹表示,她将继续追究其父母非法侵入住宅、非法拘禁的刑事责任。陈丹告诉记者,从小到大,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很多,她都尽量容忍,设法沟通。但现在他们做得太过分,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更触犯了法律,父母应该为他们的行为负责,同时也确保自己未来的人身安全不再受到侵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