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大话网络 |
公司管理有两种,一种是靠权力和利益执行的有形管理,一种是靠道德来执行的无形管理。如果一个公司是以有形管理为主,那它一定不会得到人心。只有把管理化为无形才是最佳的管理模式。而企业文化就是在公司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管理。
人们都认为互联网公司就是“烧钱”的,慧聪却不同,在1992年成立时只有14.8万元“家底”。随后的8年中,慧聪也没有进行过任何融资,完全是靠慧聪人自己的努力,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打拼出来。正因为钱来之不易,所以慧聪员工在每一笔资金使用上、在投资风险控制上都比较严格,说白了就是“抠儿”。比如在办公用品的使用上,谁不把用过的打印纸翻过来再打,那这个人基本上就不会被提拔。如果不能接受慧聪这种成本控制的文化,他就会被淘汰。
正是这种“抠儿”和“草根”的出身,让慧聪在每一次的战略选择中不求快,只求稳。也正是这种战略,才使慧聪得以稳健地发展。
我认为,在很多业务上,在没有看清楚之前是不急于走的,宁可别人在前面走了,自己看清之后再追上去,也决不会盲目冒风险——因为公司三千名员工要吃饭,每年要发一亿多元的工资,这些如果出了问题可不是小事。
人们都认为互联网公司就是“烧钱”的,慧聪却不同,在1992年成立时只有14.8万元“家底”。随后的8年中,慧聪也没有进行过任何融资,完全是靠慧聪人自己的努力,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打拼出来。正因为钱来之不易,所以慧聪员工在每一笔资金使用上、在投资风险控制上都比较严格,说白了就是“抠儿”。比如在办公用品的使用上,谁不把用过的打印纸翻过来再打,那这个人基本上就不会被提拔。如果不能接受慧聪这种成本控制的文化,他就会被淘汰。
正是这种“抠儿”和“草根”的出身,让慧聪在每一次的战略选择中不求快,只求稳。也正是这种战略,才使慧聪得以稳健地发展。
我认为,在很多业务上,在没有看清楚之前是不急于走的,宁可别人在前面走了,自己看清之后再追上去,也决不会盲目冒风险——因为公司三千名员工要吃饭,每年要发一亿多元的工资,这些如果出了问题可不是小事。
前一篇:谁说互联网经济是快鱼吃慢鱼?
后一篇:慧聪与环球资源的“和谐”婚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