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伍和惠其人其事

(2010-05-10 21:14:19)
标签:

秦腔

西安音乐学院

其人其事

唱段

伍和惠

分类: 散文随笔·4

http://s5/mw690/001kjFZYzy6JAqMQSrO34&690

http://s13/mw690/001kjFZYzy6JAqMLDnm0c&690

http://s13/mw690/001kjFZYzy6JAqMG0nq9c&690

    伍和惠其人其事

 

                                            □ 胡笳清清



    伍和惠,原名王永辉,一九七四年出身在陕西户县秦腔世家,父亲王文建是户县剧团作曲及首席板胡,母亲山彦芳是著名须生演员。伍和惠自幼显露出很高的音乐天赋,她从小随着父母泡在秦腔里长大。两三岁时妈妈搂在怀里,一边拍着一边教唱《三滴血,虎口缘》,那时候整天看着人家排戏,那些姐姐还没有学会,她就先学会了。姐姐们担心老师责备她们,就抢着抱着三岁的伍和惠,让她教她们。作为文化大县的户县县长很喜欢这个会唱戏的小娃娃,亲自抱着这个小娃娃在大型晚会中登台演唱秦腔。长到五、六岁,她经常亮相于元宵晚会上,户县几乎人人都知道山彦芳夫妇有一个会唱戏的娃娃。上小学时,她与班上一个叫王战毅(秦腔著名青年演员)的男孩,代表户县北街小学参加小学的文艺汇演,经常给学校拿奖,八岁时灌制磁带。初中时获户县秦腔比赛第三名,十五岁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学习钢琴、声乐。十八岁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主修声乐,课余组建流行乐队担任主唱,二十二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七八年中西方音乐的科班教育,给伍和惠奠定了良好的音乐修养。

    二十二岁分配到西安美术学院,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系副教授,主要担任声乐、钢琴课的教学工作。伍和惠,平常为人很低调,除在舞台上表演民歌和钢琴外,演唱秦腔的绝技从不轻易示人。但是每次单位开职工联谊会,单位上知情人总会把伍和惠拉出来给大家唱上两段,这样时间久了,伍和惠的戏瘾就给勾出来了。后来她就在“秦之声“官方网站发唱段,获得广大戏迷朋友的好评。98年,她参加了“大秦之腔”房间举办的网络大赛,她获得冠军。

    谈到秦腔,伍和惠告诉笔者:“秦腔就是我生命中的音乐,也是父母留给我最大的精神财富。生命中因为有了秦腔才变得越发的丰富多彩,现在唱秦腔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她女儿梦梦告诉笔者:“妈妈经常一个人在家,一边做饭,一边唱秦腔,有时候带着耳机走在大路上就哼唱出秦腔来了。太好玩了。”

    伍和惠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诠释着她对秦腔、对这门古老艺术的痴迷与热爱。谈到秦腔的现状,她不无担忧地告诉笔者:“秦腔目前处于低谷境地,年轻的观众越来越少。为了突围,不少编创人员挖空心思把秦腔与现代音乐因素和影视剧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但是这样如果做得不好就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秦腔原有的绝技不见了,写意的程式不见了,传统秦腔原有的流派韵味也不见了。尤其是所谓的科学发声和普通话咬字稀释了传统秦腔粗犷豪放的演唱风格。这样的改革,留给后人的究竟是‘戏歌’,还是原味的秦腔?”

    伍和惠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很低调,但在艺术上又不乏自己独立见解的女子。

    三岁的时候,她有一次上台表演,可是这一天给他伴奏的不是父亲王文建,而是另一个叔叔。这个叔叔拉了一个与父亲不同的前奏,她站在台上就是不唱。台下一片愕然,叔叔催了她几次,她都拒绝唱,而且大声地说:“你拉哈咧!”叔叔脸涨得通红,意识到了,立即换了一个与父亲一样的前奏,小伍和惠这才开口演唱。这个小误会,多年之后说起,伍和惠仍然会笑不止声。

 

http://s3/bmiddle/4880042eh863d333be982&690

            清清与偶像伍和惠女士

 

http://s9/bmiddle/4880042eh863d388bd258&690

             很喜欢这张照片人物的表情

 

http://s9/bmiddle/4880042eh863d7e2e8158&690

                  

 

                

     【另外附新闻通稿】:

 

    

    雏凤清于老凤声

 

——名角之后伍和惠首张专辑《秦之韵——伍和惠传统秦腔唱段精选》火热出炉

                                 □ 胡笳清清

 

    提起户县王文建的板胡和须生名角山彦芳这对夫妇,在西府一带秦腔界可谓妇孺皆知。然二位前辈仙逝后,戏迷朋友会很自然地关注:“是谁继承了他们的衣钵?”《秦之韵——伍和惠传统秦腔唱段精选》专辑于1月9日火热出炉,为戏迷朋友解开了谜底。


    伍和惠,原名王永辉,是王文建山彦芳夫妇唯一的女儿。她自幼显示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三岁即粉墨登场,八岁灌制磁带,十八岁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主修声乐,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系副教授。她在父母的指导下苦习“二肖派”(秦腔表演大师肖若兰、肖玉玲流派)唱腔,良好的乐感、纯正的嗓音、轻巧的吐字,尤其是关中方言的自如运用,使她的唱腔典雅灵秀、柔婉动听。戏迷朋友说:“惠子学肖,雏凤清于老凤声。”


    在各个剧种为了迎合大众纷纷改革的同时,秦腔也走入了一个二难的境地。传统秦腔的唱法很难赢得年轻人的喜爱,锐意改革的人又没有一个长远的思路,一些人坚持用管弦乐作配乐,甚至主张用普通话演唱秦腔,这样的改革思路,究竟是拯救秦腔还是加快秦腔的灭亡?老艺人们说:“这样的结果只会让秦腔变为歌剧,秦腔艺人是活下来了,但秦腔却不见了。”伍和惠既吸收了传统的唱腔之精髓,又融合了她多年来中西音乐教育之精华,使得她的演唱既有现代音乐之灵秀,又不失传统唱腔之淳厚,自成一格,别开生面。


    《秦之韵——伍和惠传统秦腔唱段精选》是西安九音唱片有限公司继《三十里铺——陕北民歌后马子清清唱专辑》、《二道圪梁——陕北民歌活化石柴根儿清唱专辑》、《大炖羊肉离不了葱——陕北酒曲王朱广亮清唱专辑》之后又出版的又一张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专辑。这张专辑,由传统秦腔乐队伴奏,唱腔完全使用陕西关中方言的咬字,充分保留了传统秦腔原汁原味的特色。专辑共选录了传统秦腔十二个精彩唱段。专家们认为:此专辑的出版将会给广大的戏迷朋友带来一份不可或缺的新年厚礼,也会给秦腔的研究者提供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

 

     秦之韵—伍和惠个人独唱音乐会

                      □ 胡笳清清


    4月30日晚上,伍和惠个人独唱音乐会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这是伍和惠女士继2009年1月9日第一张专辑《秦之韵——伍和惠传统秦腔唱段精选》发行后,举行的首次个人独唱音乐会。从节目单可以看出,伍和惠的演唱路子很宽,涉猎歌剧、各地民歌、流行歌到秦腔、眉户、碗碗腔、二人台、京剧等各种不同的声乐领域,一个人在一种声乐领域取得成绩,已经很让人钦佩,伍和惠竟然能把这么多的剧种演绎得如此到位,确实让人吃惊不已。好在有了这场音乐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伍和惠,又名王永辉,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系音乐专业钢琴副教授。一九七四年生于陕西户县秦腔世家。她自幼显露出很高的音乐天赋,三岁时由县长抱着登台在剧院大型晚会中演唱秦腔,八岁时录制歌曲磁带,十五岁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学习钢琴、声乐,十八岁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主修声乐,课余组建流行乐队担任主唱,二十二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从事钢琴教学研究工作及钻研歌曲、戏曲演唱至今。


    由于出身秦腔世家并经苦心研习“二肖派”(已故秦腔表演大师肖若兰以及肖玉玲大师流派)唱腔,故在唱腔上婉转细腻、别具一格,注重行腔的音乐美,华丽委婉,优美动听,善于运用上下滑音、小颤音及鼻音等多种风格的民族声乐润腔技巧,为乐曲增添了一种特殊的灵秀及优美,有如一股清新的山野之风,又不失古典温润之感。出色的乐感及广博的中西音乐修养,形成了她在唱腔上的典雅灵秀的气质,听来回味无穷,绕梁三日。


    为本次独唱音乐会助阵的还有青年歌唱家王红梅,李光明等。总之本次音乐会糅合了陕北民歌、陕南民歌、陕西民歌、《红楼梦》插曲、秦腔、碗碗腔、眉户剧、京剧及陕北二人台等多种曲目,是一道丰盛的音乐大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