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成员教育理念不一致?告诉你怎么办!

(2015-08-20 15:59:29)
标签:

杂谈

教育理念不一致?很多家庭都在不同程度存在

爷爷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奶奶认为“孙子还小,需要好好照顾,独立性什么的,长大了自然就有了”;爸爸认为“养育孩子哪有那么难,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听爷爷奶奶的没有错”;妈妈认为“要科学育儿,多照顾孩子的情绪,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关于孩子吃饭问题,妈妈希望孩子自己吃,结果发现,孩子东拐一勺,西撬一下,吃得满桌子满地都是,于是奶奶看不下去了,上来就喂。孩子不吃了,奶奶就端着碗追着喂。

关于孩子哭闹的问题,爸爸认为不能惯着孩子,孩子一哭就大声说:“不许哭,哭什么!”。然后再指着妈妈:“瞧你把孩子惯的!”

关于孩子要买玩具的问题,妈妈认为家里的玩具很多了,不需要再买了。爷爷觉得,想要就买吧,我们家不差钱!

……

是不是发现这些场景很熟悉?其实,类似场景在很多家庭都在上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丁丁妈:家里谁强势,谁说了算

甜甜妈:不一致,就不一致呗,能怎么办?

流星妈:很苦恼,也不知道怎么办啊!

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会有什么后果?

1、会让孩子混淆。爷爷允许这做,妈妈不允许。这会孩子混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2、会让孩子学会寻租“谁会答应我,我就去找谁”。长期以往,孩子的教育失灵。

3、会让孩子心灵受伤。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不和,尤其是夫妻关系的不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内心的撕裂,严重的,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4、会让孩子脾气变得怪异、暴躁。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脾气暴躁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脾气这么差,怎么办?于是就骂的、吼的,甚至是打的,让孩子停止“耍赖”的表现。也许孩子当时的行为被制止了,但是孩子的坏脾气在一点一点地增长。

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是怎么形成的?

以下7大原因,你们家都存在吗?

  1. 缺乏沟通。

  2. 沟通方法不有效。

  3. 传统的教育方法根深蒂固

  4. 家有强势成员,对其它成员的教育方法不以为然。

  5. 家庭关系不融洽

  6. 孩子的父母没有承担其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

  7. 没有聆听孩子的心声


如果存在第1到第3条的问题,办法只有一个:沟通,沟通,再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自然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


第4条,在很多家庭存在。参考第5条。


第5条看似很奇怪,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和家庭关系不融洽有什么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由于关系不融洽,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沟通困难,或者无法沟通,而关于孩子教育问题,只是众多无法好好沟通的问题之一。这时候,关键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理念不一致”了,关键的问题在于家庭关系不融洽。


第6条,孩子的父母没有主动、积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而同住的老人却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既接受了老人的帮助,又对老人的方式方法不接受,矛盾就开始了。其实,让老人帮忙照看孩子,和完全把孩子交给老人教育,这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当爸爸妈妈把教育孩子视为己任的时候,才可能主动与老人沟通好工作分工的问题,才可能沟通好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要如何配合。


第7条,也许不被很多家长们理解——怎么会没有聆听孩子的心声?很多时候,大人的视角和理解,和孩子的视角和理解,真的截然不同。大人认为孩子的需要是这样那样的玩具,很多时候,孩子的需要真的不是玩具,而是爸爸妈妈“陪我玩”。


所以说,要解决“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首先需要明白,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在上述问题中,在你们家都存在了几条?智慧的家长通常在自察和自我反省后,都会有很多的改善。

都是爱孩子的,并且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而无论家庭成员之间因为什么原因,关于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多么不一致,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都是爱孩子的,并且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爱孩子。只要这个基础存在,教育理念不一致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根本的办法: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

孩子的心声,往往就是爸爸妈妈的高质量陪伴。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有多好多亲,可是,这些都无法替代孩子对父母的爱的渴望,而在孩子的眼里,有了爸爸妈妈的高质量陪伴,孩子才会确信:爸爸妈妈是爱我的。这就是孩子的心声。有了爱,孩子的内心才会有安全感,才可能内心平和,才可能情绪健康,不会经常暴脾气。

什么样的陪伴是高质量的陪伴?

  1. 每天不少于1小时,每周不少于5小时。

  2. 陪伴的时间里,充满积极的互动和欢乐。


坚持高质量陪伴孩子一个月,孩子的变化一定看得见。无论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理念多么不一致,当他们都看见、感受到孩子情绪的变化时,都会不自觉地参加到继续积极改变孩子的过程中,因为他们都是爱孩子的。而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家庭成员调整、改变自己以往做法的过程。能做到对孩子高质量陪伴,所谓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问题也会变得好解决的多,甚至迎刃而解。


解决教育理念不一致的问题,爸爸的参与很重要

很多妈妈都很无奈,说爸爸忙,爸爸没时间。但是只要确信,爸爸也是爱孩子的,他就会改变。如何改变?千万不要去对爸爸说教,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低于10%。那怎么办?让爸爸和孩子玩起来!爸爸很忙,约好一个时间,不需要多,1个小时,这是可能的、可行的吧?那么聪明的妈妈们,请利用好这1个小时。在这1个小时里做什么?让爸爸和孩子玩起来。玩什么?大西瓜小习惯,剪刀锤子布。这些游戏老幼咸宜。然后让输的一方学猫叫、学狗爬,或者扭秧歌,或者在脸上贴上小纸条。这些几乎我们每个人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尝试一次,然后再约下一次。这样的参与,有多少爸爸会拒绝?也许会觉得这种玩法和教育理念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了。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深切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孩子的情绪会平和愉悦很多,和父母的距离拉近了,变得容易沟通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和孩子约定一些规则,孩子也比较容易去遵守和执行。这时候的孩子教育问题也逐渐得到解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