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惹我》:浪子家庭回不了头更回不了家

(2014-03-11 10:36:47)
标签:

娱乐

《别惹我》:浪子家庭回不了头更回不了家
文/黄鑫亮

 

谚语里有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召唤,但所说的浪子只是孤零零赤条条的一个人,船小好掉头,似乎没有太多的顾虑牵绊一个九十度大转变,可当一个浪子成为了一个浪子家庭,他们回不了头更回不了家,他们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流浪者。

 

布莱克一家是纯正的美国家庭,可他们来到了法国的一个小镇,而他们面临着前后夹击,既要受到探员的监视,又要避开杀手的追击,他们就像是纯正的美国名食汉堡中的一片肉,受到了两根手指强烈的挤压,而这一片肉在饥饿的食客的眼中永远都是那么汁香四溢,可这片肉就是标准化流水线里生产的,抛弃弗莱德曾经的黑帮经历,他们一家就是一个直白、坦率而又爽快的美国家庭。

 

之所以把这个美国家庭搬家的落脚处选在了法国的一个小镇而非是法国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正是因为小镇里的居民都被一种乡风民约所管理,从弗莱德去解决自来水浑浊这一件事里足以证明,从水管工到物业公司再到化肥厂,弗莱德用追根溯源的富有逻辑的解决先后次序找到这件事情的当事人,可得到的依旧是推诿和搪塞,首先可见小镇里办事并非是按照商业社会里的契约精神来行事,其次法国小镇的居民仍然对这个忽然降临的美国家庭保持着骨子里的防备,以至于弗莱德不得不用曾经暴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团乱麻。

 

从片名《别惹我》可以看出这个美国家庭是想尽力融入法国小镇的文化,女主人麦姬举办了大型的派对来款待镇里的居民,男主人弗莱德应邀参加小镇里的电影协会并在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们不仅没有离群索居而是主动的以开放式的心态融入一个与自己文化完全不同的环境里。他们的女儿贝尔和儿子瓦伦在自己的学校里则是摆出了一副“别惹我”的姿态,但年轻人的荷尔蒙注定没有像镇里的中老年人们那么歇斯底里,瓦伦遭到了一顿暴揍,贝尔则被四个学渣开车带到了公园以图野战,正是这层层招惹唤醒了他们的父亲弗莱德在他们身上的基因,贝尔将网球拍挥舞的如同苍蝇拍,拍死了在他眼前嗡嗡嗡的苍蝇;瓦伦利用了解每个同学的心理需求积极拉拢买通实现复仇。

 

他们的母亲麦姬也因为超市里的流言蜚语炸掉了这个超市,而在超市被炸之前她还在付钱的时候潇洒的给了小费,无时不刻保留着自己的暴烈中的优雅。妻子、儿子和女儿的所作所为与这个家庭的主心骨弗莱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尽管他曾经是黑帮的一员,可他来到了这个小镇却选择了做一个作家,时刻摆弄着他的那台古董打字机,影片里有一个镜头颇值得玩味,深夜里弗莱德仍旧在伏案打字,而弗莱德写的是自己的回忆录,将自己之前的经历化作铅字,其实是他极力想与过去的自己挥别的一种形式和愿望,而现实却像他写出的小说一样杂软无序。

 

他们这个浪子家庭在这个法国小镇被彻底淘汰,贝尔通过连续的补习沟通情感如愿以偿的在学霸即将离开她之前上了她,他天真的认为自己得到了真爱,可不久以后贝尔却向她倾诉自己的潦倒,委婉的说出了想把曾经当作回忆,贝尔无法接受甚至想到了自杀;瓦伦的所作所为也让他在学校待不下去,他想去大城市闯出一番自己的世界,理由是他爸也是这个年龄就走向江湖的,《别惹我》刻画最自然也最真情流露的便是贝尔和瓦伦的姐弟情,两个失意的姐弟之间的一切都不用更多语言来倾诉,拥抱才是他们沟通情绪的唯一办法,而片尾他们消灭了杀手也是一个拥抱,他们不仅是亲人,更是同龄人,他们在青春的风暴里需要朋友同学的温暖,但他们却只能用姐弟的拥抱来取暖。

 

从片尾的枪战来看未免有些头重脚轻,大多数的杀手都交给了姐弟解决,从影片的逻辑和类型来看未免有些不够连贯,这个浪子家庭又继续开车到自己家庭的下一站,路无尽向前方延展,他们车子的追光也越来越黯淡,犹如一个黑洞,这个浪子家庭没有自己的选择,他们只能在黑洞里继续摸黑,即使他们看到有些光线的如同这个法国小镇,也只是再一次证明他们会被继续抹黑,他们只能继续投入到下一个黑洞里。“别惹我”的另一层语境是“快接受我”,这个浪子家庭找不到自己的心灵居所,对于他们而言,一直迁徙的未知反而成为了他们内心的寄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