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视《The sing-off 清唱团》舌尖上的音乐
特立独行的清唱,听舌尖上的音乐
好长时间没关注选秀节目了,也一直提不起太多兴趣,总觉这类节目“选美”大于“选艺”,“秀”大于“选”。视觉系的参赛者往往备受广大外貌协会观众评委的爱护,外貌与言谈也远远胜过音乐选秀本应的第一指标——听觉本身,导致连最原始的初衷也消失殆尽。想要再重温那种“轻抚耳朵”的感动,恐怕得穿越回六七年前去了。听朋友推荐,围观了一场深圳卫视的《The
Sing-off清唱团》,久违了“舌尖上的音乐”,这恐怕是今年夏天看到的最最干净的选秀节目了,没有之一!
《The
Sing-off清唱团》承的也是一身洋血统,从美国引进版权的全新“纯人声、无伴奏”音乐竞赛《The Sing
Off》,所有的选手将以团队的形式。全人声的“清唱”在国内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只能算是小范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台湾人叫阿卡贝拉,大陆也跟着叫,实际上,清唱这个说法才最准确。从艺术展现形式上,清唱依靠全人声无伴奏的表现的团体,大家分别负责男高中低、女高中低,再加上作为节奏伴奏的Beat-Boxer用嘴模拟鼓、乐器、DJ特效的声音,一个组合的人可以展现一个乐团的效果,其人声的配合与加成更是妙不可言。

团队友谊的感动,坚持梦想的力量
第一次观看“清唱”这个形式,忘了是在什么选秀了,几个少年,来自东北,一个beatbox配上女生的主唱和两个男孩伴唱以及一个rap,当时觉得这个表现形式很新颖啊,可惜几个评委都不认可这种形式,选手没能晋级。后来VCR里面,几个少年说,这种形式是从国外的视频看来的,可能国内的老师不喜欢吧,但是自己还会坚持,而且因为不用乐器,很容易演出,所以经常去养老院为老人表演逗老人开心。
这次看深圳卫视《清唱团》,也有同样的感动。宣传小片中我们看到,上海的一组大学同学组成的选手团队,有个人不在上海上班,但为了团队能继续发展,他每周都坐高铁过来排练,攒了厚厚的一叠车票。本身大家毕业后都有很好的工作,为什么还要一起做清唱团呢?也许这就是青春吧,是他们对大学时光的怀念,更是他们对梦想的坚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