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素描了80后鲜为人知的特质
标签:
娱乐 |
文/黄鑫亮
《80后》的导演是李芳芳,名字实在很俗,可是拍的片子却相当脱俗。先来说说片子的名字吧,“80后”,听起来怪宏大的,这个名字代表的人数可不在少数,如果将这种将命名题目的形式推而广之,那么《2012》可以命名为《地球人》,《阿凡达》可以命名为《地球人和外星人》,《杜拉拉升职记》可以命名为《办公室里的人》……而从我看过整部片子以后的情节来给这部片子定个名字,如若想突出悬疑题材,那可以叫《那把枪》,如若想突出爱情题材,那可以叫《青梅竹马可以爱》,如若想让00后也被吸引出,那可以叫《80猴》,只是这样会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讲述水帘洞中悟空的续集。
尽管调而侃之,但片里的三位80后实在就如同卖艺人手中的猴子一样,至少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被动的。星辰从小没有父母的关心,明远他爸进了监狱,他妈一直为了那支枪而心事重重,陈墨在一个二妈的家庭下长大。至少他们的童年就是一个又一个提线木偶,尽管长大以后看似脱离了一个又一个怪圈,可他们又被更吊诡的怪圈套在身上。

80后的确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因为这个定义就来源于80年后生的那一代人,进而才普及了90后、70后、60后等概念。尽管有人现在还倔强的说教,几零后的成长历程都是一样的,用不着来用80后标榜他们的独特性,但至少这样的说教已经被现实敲得粉碎。80后里有整天开着车的畅销书作家,80后里有天赋异秉满世界的征婚形若缩微版梅超风的奇女子,80后里还有雌雄难辨却人气无敌的歌手,我随意举上三例,就足以震倒其他几零后。80后之前的几零后和80后之后的几零后是千人一面,唯有80后是一人千面。
影片里的星辰若是一根筋,那她的归宿就是那一汪西湖水,而非明远的一腔热情环抱,片中的三位80后就像是三只球,一直被时间和空间击打着,现实就是想考验他们的抗击打能力。三只漏气的球被打破了皮,但弹性依旧,陈墨这只球还鼓足弹性选择了天空作为自己的归宿。80后在挣扎中只是个球。

但最后的星辰和明远在陈墨的墓地重逢,又无限美好的歌颂了80后的隐忍特质,这种特质一直在被大家忽视着,但这种特质却无时不刻在发挥它的功效,等到80后功成名就之时,这种特质就会被广而告之。用一句最直白的方言来形容我们的80后,那就是“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正如《80后》这部影片的基调那样,80后经常悲伤、时常悲哀,但80后绝不悲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