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剩男剩女有捷径?
(2009-03-31 22:30:42)
标签:
杂谈 |
文/黄鑫亮
我不禁在想一件事情,如今各种节日越来越多,不知道未来会不会一年365天天天都被冠以一个节日的光环,至少从目前的走势来说有这样的趋势。也许以后有人问你今天是几月几号时?你脱口而出的是“情人”或是“白情”(白色情人节简称)。这的确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
而据我的观察来看,似乎情人一年可以过的节日特别多,洋的有情人节、白色情人节,本土的有七夕,我真怀疑对于情人来说是不是要一年过这么多节日,似乎有感情的人天天都像过节,没感情的人即使在情人节面对面也如同咫尺之隔,海天之遥。但我觉得农历三月三倒是的确有成为一个节日的潜力,浙江卫视也在这一天举办了首届中国相亲大会,地点当然是在“爱情之都”杭州的西湖白堤上,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农历三月三就成为一个新兴的节日“相亲节”。
其实古时候农历三月三就是上巳节,《论语》就曰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上巳节在诗经里其实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以下一段诗经里的文字就可以说明: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诗经·郑风·溱洧》)
而当天在现场给我的感觉的确就像是过节一般,当然是沉浸于现场热闹的气氛中了。话说当今社会中剩男剩女有日趋增多之势,而剩男剩女大多平时忙于工作事业,自己的另一半在何方往往是苦苦探询的答案。但是却苦于没有一个平台来让彼此相识相知相爱,不过现在这样的平台已经悄然显现。据统计,自2月浙江卫视启动相亲报名以来,共吸引了全国100多万人以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报名参与,现场相亲人数达5万。今后每年的“三月三”,相亲大会都将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
在我现场观感看来相亲似乎也是一门学问,不知哪位大师能将其发展为一门“相亲学”,走进我们高等院校的殿堂。我估计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绝对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因为他们就是科班毕业的“红娘”了。不过从我个人观察来看即使牵红线其中也是颇有玄机,而相亲过程里更是存在着“三十六计”。我随便举几例说明一下:
围魏救赵
某女甲和某男甲第一感觉都很好,可是谈着谈着某女甲觉得话不投机,但是某男甲依然在那滔滔不绝。紧接着某女甲向自己一同前来在远方观望的小姐妹某女乙做出暗示,某女乙立刻出现公开表明想和某男甲谈谈,某男甲盛情难却,某女甲也顺利摆脱了难缠的对象。
以逸待劳
某女甲并不主动出击,只是挂出自己的简历和自己的联系方式,在现场转悠,看起来颇像是一位游客,实则在感受口袋里的手机是否震动。果不其然,几分钟以后电话就来了。
反客为主
某男甲觉得在现场玩游戏的某女乙不错,上前和其攀谈,但因为某男甲为人比较腼腆,所以说了几句话就说不下去了,但心里很想和某女乙继续交往下去。可是万万没想到,某女乙很好的接过了某男甲的话茬,进而又引发了两人的兴趣之谈论,尴尬就在不知不觉中化除了,而对于某男甲来说,幸福原来也会来得如此突然。
另外也发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不少家长为自己的儿女的相亲张罗起来了,但在他们身边似乎并没有看见他们的子女,也许是子女太忙了抽不出身来到现场;也许是子女已经在和自己心仪的对象攀谈起来,而作为父母的当然希望看见更合适自己子女的;也许还有些剩男剩女自己根本不急,剩菜剩饭放久了会变馊,咱剩男剩女也许放久了反而如红酒一般越“剩”越香了,所以暂时咱也不来“相”了。不过我也想提醒有这些想法的剩男剩女们,红酒也并不是年份越老就越好,红酒也有新鲜型和陈酿型之分,新鲜型一般果香浓郁,陈酿型一般酒香浓郁,醇厚,最佳饮用期视不同的酒而不同。所以剩男剩女心里也不妨做一个判断,咱这瓶“红酒”放久了会怎么样。
倘若是对未来自己“香”不“香”还心存疑虑,到中国相亲大会现场显然在我看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男子女子邂逅于西子,足矣。足矣判断自己到底是哪瓶“红酒”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