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鲁豫接连被批的三大原因(图)

标签:
娱乐 |
文/黄鑫亮
如今一方面李咏鲁豫等知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被批,另一方面各大电视台的访谈类节目还是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可要知道原本“元老”级别的《鲁豫有约》似乎都有被人看厌了之嫌,为何还有那么电视台准备再从中分一杯羹呢?我也看到了不少分析谈到了访谈类节目运行到现在进入了瓶颈期,其实这样的瓶颈期某种程度在访谈类节目之始就已经埋藏着,鲁豫李咏如今被一些人所批大致也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访谈类节目本身就是“先天不足”
先天不足,后天来补,可是对于访谈类节目这个先天不足的“怪胎”来说,后天其实很难补上什么,最多也是短暂起到一点效果。访谈类节目的先天不足,就是很难拥有长时期稳定的观众群。因为既然是访谈类节目,每期都有不同的嘉宾,而不少观众群之所以选择观看一期节目,很大程度上是对当期的嘉宾感兴趣。而如今访谈类节目请到的名人,所处行业越来越多所居圈子越来越广,所以很少有观众会对每个领域的名人都感兴趣。而如今的访谈类节目已经从“怪胎”变为了“四不像”,既不像娱乐节目,也不像文化类节目,这样的“画虎”画到后面连“犬”也不像,的确是一件比较令人头痛的事情。
二:主持人在访谈类节目中很难突破创新
记得刚看《鲁豫有约》的时候,鲁豫在访谈类节目中的表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那时候的《鲁豫有约》也是一星期播一期,而现在播放的频率比以前高了很多,但是鲁豫的主持方式却遭到了很多观众的诟病。在我看来,鲁豫的主持功力并没有比以前下降,只不过现在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难伺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鲁豫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已经不够。
的确对于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而言,基本上都是处于静态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问嘉宾问题,所以这样的主持方式本来就很难有什么创新和突破,因为无法像很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能用各种方式“耍宝”,每期都能借助道具或是肢体动作来给观众带来新的感觉。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更多的观众注意到了鲁豫在节目里的笑,因为观众已经在自己努力寻找看点了。
三:李咏鲁豫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言论批评的“替罪羊”
一档访谈类节目,除了走马灯似的嘉宾以外,主持人恐怕是唯一观众还脸熟的人,而且是熟的很,因为每期你都得看见,不看也得看,主持人永远霸占着荧幕的二分之一,所以当批评的言论铺天盖地的袭来以后,李咏和鲁豫等知名主持人也充当了“挡箭牌”和“替罪羊”。我认为一档成功的访谈类节目的举办,三分之二是要靠幕后的人员来完成,而主持人只是作为接好最后一棒的任务。因为对于支持人来说,每期的访谈类嘉宾不可能都很熟悉,所以幕后人员就需要准备好详实的嘉宾资料,这样才不至于让主持人在访谈节目的时候让场子很冷。
《咏乐汇》是一个新兴的访谈类节目,可是我们还是时常可以看见《幸运52》里那个李咏的影子,时常向观众席飞卡片,时常来一下插科打诨,时常让自己的面部表情来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所以更多的改变其实需要幕后人员来给出,比如《咏乐汇》让李咏和嘉宾一起进餐的方式来访谈,就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不过最后话还是说回来,对于访谈类节目的批评声不绝于耳,可是在侧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节目的关注度依旧很高,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电视台依旧前赴后继举办各自的访谈类节目了。有人白天还数落着节目的种种缺陷,晚上还是照样准时守侯在电视机前,这就是观众的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