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语终会随风而逝
(2008-08-01 12:50:00)
标签:
爱在中国行财经 |
文/黄鑫亮
近期娃哈哈遭到达能强行并购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那么其中到底孰是孰非,也引起了网上的一番大讨论。我从网站上的调查来看,对于该项时间的发展支持宗庆后的占了百分之八十五,而表示都不支持的占了百分之七,从这个数据中无需我多言有多少人支持达能了。正所谓是公道自在人心,尽管有很多网民并非专业人士,但是从他们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对娃哈哈的支持。
我们来看一下事情的起因吧: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在与达能合作近10年的时间里,宗庆后一直牢牢地掌控着娃哈哈的控制权。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强行收购风波。宗庆后强烈表示不满,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一个公司想要树立一个品牌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期间也会经过很多波折。而娃哈哈从原来的果奶到后来的矿泉水、非常可乐以及现在全方位发展,始终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信誉度非常好的企业,从我和我身边的人对于娃哈哈的产品的口碑也是非常之好。但是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行业的领先地位被占据必然要引起某些人的眼红,达能就请了所谓的公关巨头公司来制造负面消息,在此时,我十分佩服娃哈哈由宗庆后一人出面辟谣澄清,其实论实力娃哈哈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深,可是娃哈哈这样的做法却十分有气度,让人不禁十分佩服,从这一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娃哈哈作为一个大企业真正“大”在哪里?
风去摧林,可往往是无功而返,往往成了所谓的螳臂当车,其后果当然是伤到了自己。之后便爆出了达能购乐百氏12亿资金失踪被指恶意逃税,据报道称2000年2月,达能以23.8亿元人民币的对价向乐百氏创始人、大股东何伯权收购了乐百氏92%的股权。该举报人指出,收购价为23.8亿元,但据工商资料显示,达能通过卡尔文公司投入14家新乐百氏公司的资金总额仅为1.4亿多美元,按2000年3月的平均汇率,折合人民币约为11.7亿元。那么,另外的约12.1亿元被用到哪里去了呢?这样的疑问也许不是当局者也会油然而生。
所以说在商战中惟有做强自己才是屹立于不败的不二法门,某些公司某些人想通过所谓的捷径绕道走近路,回头一看,却发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这时候能怪谁呢,大概只能怪自己了。可以说这场争议后接又树立了娃哈哈的良好形象,所以说达能的做法真的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