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不行,为什么一定要界定年龄呢?其实,这是大有讲究的。
孔子介绍自己时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表面上看,这是圣人的人生轨迹,但我们却可以看出孔子对自然的敬畏。
知识和阅历是一直在累积的,而身体却呈现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过程。不管科技如何进步,这一过程都难以改变这一现象。
少年老成,老当益壮,时常会被人用来夸赞那些打破年龄界限的人。但是,这其实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少年大学生以及所谓“奇儿神童”一个个随着时间而消失在人们的视线,更有的孩子因此产生的严重的心理问题,当和尚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总与主流社会渐行渐远。老当益壮的例子也有不少,那便是一个个的“早逝”与一个个的“晚节不保”。
未成年的时候多学点,成年之后多干点,到了四十来岁,该得的得了,不该得的也得了,就要适应身体的变化,主动地放弃一些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