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的妈妈

标签:
生活随笔妈妈签名情感 |
分类: 故园热土 |
妈妈叫张水莲。“张水莲”这几个字,爸爸和我们四兄弟都会写,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就会写,因为我们从小就读了书。而妈妈不会写,她没有读过书。
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也没什么。爸爸在世的时候,爸爸可以替她写;我们在旁边的时候,我们可以替她写。问题是,我们不在她身边,而又非要她写不可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还真就来了。
小弟8年前去了日本,弟媳随后也去了。第二年,弟媳将生孩子了,要妈妈去日本照顾生产。因为妈妈不识字,怕走丢了,弟弟就特意回国接妈妈去。妈妈第一次出国,跟小朋友似的看什么都新奇,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之后弟媳生了个女儿,妈妈做奶奶了,她恨不得什么活都揽在自己身上,可是毕竟年纪大了,生活习惯不同,弟弟弟媳又体谅妈妈,就让她洗洗衣服,别的没让她做什么,包括做饭。这样时间一久,妈妈也就待不住。原先签证了六个月,妈妈待了四个月就想着回家。于是,弟弟一家带她转转东京,转转北海道,就让她回国了。问题来了,弟弟那段时间特别忙,走不开,妈妈要一个人回国。机票买好,送进候机室,北京这边安排人接机,原本也不用担心,可是妈妈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啊,在东京登机时是需要妈妈亲自签名的。于是,弟弟抓紧时间教妈妈学写自己的名字。在白纸上写好“张水莲”,教妈妈一笔一划地练习。练了几天,妈妈终于能写了,虽然歪歪扭扭,不甚雅观。登机时,妈妈抑制住慌乱,像小学生考试一样,一横一竖,写得特别认真。日本安检员奇怪地看着妈妈,怎么中国字写得和日文差不多!
前不久,妈妈和我说起这件签名往事,哈哈大笑。为什么大笑呢?是因为她又遭遇了一个要她亲自签名的场合。三弟的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了,乡里的邮递员送来录取通知书。放鞭炮,给红包,这些妈妈都按照乡下的规矩做了,最后要妈妈签名接收,当时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二弟、三弟全家大小都在浙江、上海打工团聚,而村里几个看热闹的老人、小孩,谁都不会写字。于是妈妈又重操旧活。妈妈对我说,隔了7年,中间没有操练过,她是凭着记忆,抖抖颤颤地把“张水莲”三个字写完的,当然写得歪歪扭扭,跟日本的字一样。末了她问邮递员:我写对了吗?邮递员念出来:你叫“张水连”吗?妈妈点点头。邮递员说:那就没错。然后把沉甸甸的特快专递给了妈妈。妈妈对我说起这事,还是有点不放心,问我:那个“连”字上头,有没有一个东西,这样这样的。妈妈比划着,她疑心自己是不是漏写了一个草字头,我说“莲”字是有草字头的,这时候,妈妈放声大笑,声若洪钟。好好玩的妈妈,写错了名字也这么开心!
妈妈明年就七十了,我们兄弟合计,一定要好好地操办一下,让长期独自在家的妈妈开心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