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过45岁生日,竟淡泊如水,风雅不兴,一觉睡到天明。想起5五年前过40岁生日时,还吟什么《四十述怀》:“亦朝亦野学苏子,敢爱敢恨著文章。”不觉莞尔。
45岁是人生的一道槛。槛内,成竹在胸,热血沸涌,尚属有为青年;槛外,冷眼观世,心潮难激,已是秋风悲扇。
看多了繁华,历经了沧桑,眼皮子倦了,心底子麻了。今天这个发财了,明天那个破产了;今天这个高升了,明天那个进去了;今天这个爱了,明天那个恨了;今天这个来了,明天那个走了……人生似梦回回醒,世事如棋局局新。《桃花扇》里说得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红楼梦》写得更绝:“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人至中年,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心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做演员风光无限,很得意,但也很疲惫;当观众默默无闻,很寂寞,但也很自在。当一个自在的人,若在一个自在的社会,倒也不难;若在一个不自在的社会,就有几分不易了。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纱欲洁而缸不白。当然,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守得住。守住什么?
197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得主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如数家珍地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虽然这个老掉牙的故事被人们反复使用,但我依然觉得它散发着朴素而璀璨的生命智慧。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受用一生;从小遗失一个好习惯,贻害无穷。一个好习惯就是一个好品质,好习惯多了,合格的公民也就做成了,生命的自在也就达到了。我们看似都从幼儿园毕业了,但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是合格的幼儿园学生吗?我们真的是合格的公民吗?我们长大成人,闯荡社会,还保持着那份将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的爱心吗?还能做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吗?还能爱卫生讲文明吗?还会做了错事而道歉吗?还会学习多思考吗?还会仔细观察大自然吗?我相信,包括我自己,很多很多的人这时候脸都会红,心都会不安。不然,我们的身边何以时时上演着“楼塌了”“锁枷杠”“反认他乡是故乡”的精彩的悲剧啊!如此看来,我们都还未从幼儿园毕业,我们需要回炉!
《华严经》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老子亦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人生过半,才悟透一点,可见活得懵懂。
前路漫漫,当秉心而为,量力而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