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方心田
方心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51
  • 关注人气:1,2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留守女孩的非正常死亡

(2008-03-02 23:35:28)
标签: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自杀

杂谈

分类: 生活咏叹
    13岁的小芳跳楼自杀了!这个消息先是震惊了数万人口的县城,接着病毒扩散一般震惊了全县。

我并不认识小芳,但我清楚小芳为什么会在芬芳无比的花季雨季选择幽暗的坠落。

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年幼的小芳自初一起就被送到县城读书,学校没有宿舍,她就寄宿在一户居民家,每月200元,含一日三餐。这户居民做了栋四层楼房,第四层全部租住着类似小芳的留守孩童,共有二十来位。

在大人们看来,孩子们天天早出晚归地上学放学,该吃吃,该喝喝,好像人人安居乐业,形势一片大好。确实,从表面看来,日子不都这样过吗?但谁知道,风平浪静的背后,孩子们内心里却是波翻浪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父母长年不在身边,一年最多只能见一次,孩子们那种彻骨的思念之苦,大人中又有几个能够体会和理解?

小芳是个很懂事的女孩。父母在她七八岁时就去浙江打工了,她与弟弟一直跟着老奶奶生活。老奶奶身体并不好,平日里靠吃药维持。小芳就经常帮做些家务,如洗衣呀、做饭呀、带弟弟呀,大家都说她是奶奶的好帮手。但自从上了初中,她就不得不离开奶奶和弟弟,独自来到数十里外的县城。因为太想奶奶和弟弟,开始她几乎每个月都要跑回家,她太喜欢逗弟弟玩和与奶奶聊天了。可是,老这样也会影响学习,父母和老师为此都说过她,她默默地接受了大人们的意见,渐渐地很少回家了。但同伴们似乎也发现,小芳的性格有点变了,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她经常一个人站在窗口,眼神迷茫地望着远方,有时别人叫她也没听见;有时还跑上楼顶,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一发就是半天。

房东也发现了小芳这种变化,觉得她有点问题,但具体什么问题也不知道,找她了解,她也不说什么,只告诉她喜欢这样,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和聊天。房东想办法联系上了小芳父亲,把这种情况汇报给他。可他听了说没什么事,女孩子有点心事很正常。于是日子依旧流水一样往不可知的前方流逝,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平静和坦然。

去年十一黄金周,学校也放了七天假。小芳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坐班车回到了家里。家里一切依旧,奶奶依旧的苍老,弟弟依旧的顽皮,村前屋后的花草也依旧的鲜艳,可是,13岁的小芳却突然觉得日子很空洞了,她情绪低落,做什么都无精打采,就连吃饭也觉得没什么劲头。奶奶和弟弟,一老一少,并不能完全理会她外观的呆滞和内心的忧伤。就在那几天,小芳突然发现自己下身涌出了很多血,她惊恐不已,不知自己得了什么病,吓得身子不住地颤栗。那一刻,小芳多希望爸爸妈妈在身边啊,如果爸爸妈妈在身边,一定会带她去医院看的,但是,爸爸妈妈却远在千里之外,连电话也没有一个,平时都是他们用公用电话往家里打的。怎么办呢?一连几天,殷红的血依旧流个不停,人也感到头重脚轻,混混沌沌,走路像踩着棉花。她本想和奶奶说这些的,但看到奶奶佝偻颤抖的身子、接近失明的老花眼和满脸病恹恹的神情,她就把喉头的话硬是挤了回去,她不想让奶奶操心和担忧。她暗自决定自己回学校去。

十月五日,小芳提前回到县城。她其实知道同学们都还在家里享受假期,只有她一个人落落而返。她来到房东家,把书包一丢,就倒在了床上。房东的孩子在院子里玩游戏,响亮的笑声不时撞进她的耳朵,她突然烦躁不已,使劲地将枕头捂住脑袋,那一刻,她多么想变成一条蚯蚓,入地而去,或者,化作一只小蚊子,越窗而去。

这么多年了,小芳有许多许多的心事想与人说,可是,她觉得世界是冷漠的,人心是隔膜的,她像鸵鸟一样总是把自己裹起来,往自己的泥沙里钻。她认为,世界上的大人们都很忙碌,忙着赚钱,忙着工作,忙着打牌,忙着取乐,惟独没有人关心她、理解她,她渐渐地索性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之门,悄悄地筑造着自己的孤独城堡。哪怕是好心的房东、单纯的同学,她也不想和他们搭一座彩虹的桥。

外面孩子们的热闹嬉笑依旧传了过来,小芳突然间有想哭的感觉。她想到了爸爸妈妈、奶奶弟弟,她仿佛看到爸爸妈妈在工地上布满灰尘、忙碌得像陀螺的身影,又似乎看到了奶奶历经沧桑、沟壑满地的衰老容颜,还有那少不更事、经常弄得一身脏污的顽皮弟弟,她很想他们,她很想放开喉咙嘶喊,说,我舍不得你们呀,爸爸!妈妈!奶奶!弟弟!还有,她也想到了老师和同学,眼前似乎浮现出了一张张严肃刻板的教师脸和死劲读书有点麻木的同学脸,一份份打着各种分数的试卷在她的头顶飞舞旋转,她感到头晕了,目眩了,心脏有点堵塞了,她大口地喘着气,可是越想喘气却越觉得气管狭窄,她用力地呼吸,想呼出那望不到尽头的压抑和郁闷,想吸进窗户外的清新气息,可是,是那么艰难,那么难受!

终于,她有点受不住,她蓄着一脸的泪,来不及擦一擦就翻身跑上了楼顶。站在楼顶的边沿,水泥栏杆并不高,只够到她的腿部。她怔怔地望着远处,远处是鳞次栉比、新旧杂陈的高楼,高楼后边是灰扑扑的一片,她突然有种想挣脱什么桎梏的欲望,她想飞,像小鸟一样,自由地伸展翅膀,吸纳空气。于是,她毫不迟疑地跨出脚步,纵身一跃……

她就这样走了,什么也来不及留下,什么也来不及诉说。

 

我在听说这个故事之后,深深地觉出了心灵的苦涩与创痛。我为我们成人们的无比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而感到耻辱,感到悲哀。无论我们有多么堂皇华丽的借口,我们在内心法庭永远充当着孩子们的被告。

众所周知,当前,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全国有2000-3000万的少年儿童留守乡村据统计,这些留守儿童中,有85%左右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4%左右由亲戚代管,极少数是独自一人生活。隔代教养和亲朋搭帮教养必然使他们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所以他们在生活、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凸现、日益严重,如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家务负担加重;学业隐忧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有的甚至违法犯罪;安全隐忧增加,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相比前几年,“留守孩子”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现今已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政府一些相关部门纷纷制定了一些政策,比如要求基层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即要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情况;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所在学校和校外教导员、代管人进行沟通。 有的地方还要求为留守儿童组建校外学习小组、聘请校外义务辅导员、创办托管中心……但中国的一切事情,从理论到实践、从文件到事实总有一段鸿沟、一截距离,尤其是涉及到大多数弱势群体利益的事件。难道不是吗?我们身边不断冒出小芳这样受到伤害、感到绝望的孩子,就是活生生的明证。

但我们也不必悲观,知耻而后勇,亡羊也补牢。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兴旺,我希望我们大家都来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孩子的行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