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捞心中的月亮——读方心田博客文章及《无语的乡村》有感

(2006-08-06 21:02:48)
分类: 文化评弹

打捞心中的月亮

——读方心田博客文章及《无语的乡村》有感

 

                        *兰室雅馨

 

我们湖南人管江西人叫老表。

 

认识这位江西表兄是在新浪的博客里。

 

不知道是那位高人“发明”了博客,这真的是一个好东东,在世风日渐浮躁的日子里,当人心流淌在沙漠的时候,博客无疑是一个宁静的港湾,在这个温馨的港湾里,我们浮躁的心灵开始变得沉静,我们荒芜的灵魂开始有了皈依。多少个悠闲的周末,多少个落寞的夜晚,就这样静静地打开电脑,端坐在屏幕前,与一个个鲜活的或平和或冲淡或旷达或忧郁的灵魂,悄悄地对话。一下子,我们的日子变得如此的丰盈而滋润。

 

流连在博海星空里,心田兄的文字像鸦片一样地诱惑着我,静静地读他,几乎成了我的一种阅读习惯。

 

于是从文字里,我读出了我们人生阅历的惊人的相似,同是师专毕业,同是中学教师,同样“为他人作嫁”(只不过他是知名杂志资深编辑,我仅一校刊编辑而已),甚至于,我们的家庭背景都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农民出生,排行老大,父亲是会计。因而,读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撞击心窝的痛快淋漓之感。这种声息相通,这种惺惺相惜也许就叫着共鸣吧。

我曾经在一个茶馆目睹过泰国人妖的表演,透过人妖那曼妙的身姿,那迷离的笑脸,我所见到的全是他们茹血饮泪的悲伤。可就在我观看表演的时候,周围的一群男人的眼光竟是那样的意痴痴,色迷迷,竟然还人肆意地玩笑:“摸摸人妖的‘波’那该特别的爽吧?”我只知道听了,心理特别想吐。同样是面对人妖,同样是血肉男儿,可心田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而被心田的文字深深地打动的就是他贴在博客里的诗歌——《未曾生锈的足迹》里的《致泰国红艺人》:“印度洋的海风/拂不去你眼角的忧伤/常人的微笑/抵达不了你的心房/一群飞天 / 迥异于敦煌/是谁  把惊艳的美丽沙化/阵阵的掌声/是否 / 疼痛了仁慈的上苍”。通篇只着六十二个字,把挣扎在生活底线的泰国畸形艺人,光鲜背后的无奈与辛酸写得丝丝如扣。

人说思想境界高,文章的境界才高。没有悲悯的情怀,没有大爱的胸襟,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高度的。

我从内心深处敬佩着诗人的一颗高贵的灵魂!好诗从来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诗歌意象的捕捉十分的经典:“海风”、“上苍”、“微笑”,阔达的背景下,是沧桑的艺人;这种以大景称小景,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深得唐诗之妙趣。动词的使用“拂不去”“抵不达”“疼痛了”,朗朗上口,极富音韵之美。一首短诗,堪称绝唱。

人类最美的语言就是诗歌。可是诗歌的王国却日渐颓败萧条,能坚守这块纯净的处女地的,泱泱大国,其几人欤?谁还在为诗文付出毕生的精力?谁还在执著地“打捞自己心中的月亮”?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人幻想用自己的理想来拯救天下苍生,来改变日益沦落的世风的话,那么也只剩下文人了,心田兄无疑是我所敬佩的文人之一。

这种驱动力正是心田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笔下的题材相当的宽泛,内容十分的丰富:“故园热土”是一支有着浓郁乡土情节的赤子之歌;“校园春秋”是对青春流逝的慨叹,对粉笔生涯的无限眷恋与怀思;“生活咏叹”是心田对七彩生活的灵犀彩凤,碧海流莹;“书生之旅”是心田行走时对沧桑的历史与凝重的现实的深刻而睿智的思考,“文化评弹”是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和良知的作家弹奏出来的惊世骇俗之音。“观花有语”“前尘旧事”是心田在现实与历史的风花雪月中的中采撷的朵朵奇葩!

文字是文人的灵魂,也是文人的影子,它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生命的痕迹。

透过心田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位老师,一个编辑,一个作家,同时也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朋友的心田立体的生活层面,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似水流年里的风景关于理想的困惑,关于内心痛苦的挣扎,关于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的心灵的经纬网。

他的文字经过了他心灵的过滤与淘洗,因而他的文字特别的纯美,有诗的境界。这样的句子在他的《无语的乡村》里俯视皆拾,比如他写丽江印象:“小桥,流水,垂柳,石街,瓦屋,雕梁。静谧中,一曲古乐,老少齐秦,在雪山下嘹亮了八百年,寂寞似清照,傲岸如嵇康……”选取的意象经典,比喻贴切,满纸凸显的是对丽江的迷恋与惊叹。

他的文字风格灵活多变,摇曳多姿,极富张力!情感类的文字温厚博大,柔情似水,有对母亲的深深的牵挂,对父亲的理解宽容与体谅,对后进学生的忏悔,对老婆任劳任怨的感激,对宝贝女儿心灵的呵护,对学者——钱理群的由衷的崇拜,还有对红尘旧事中的烈性率性及痴情女子的怜香惜玉之怀。

他的行动散文大气磅礴,内蕴深广,分析透彻,大有余氏风采。面对圆名园废墟,他沉痛地思索:“敢于直面惨淡的历史,这是一个民族最可贵的品质!”流连南京,他静静地回首:“如今的世界,要和平图发展,地球人岂能忘记那惨烈不堪的历史?越是不堪回首的历史,越需要我们再回首,再反思。”盘桓沈园,他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而扼腕长叹。走进敦煌,他一反秋雨之调,反弹琵琶,发出惊人之语:“这些曾经辉煌的文字生命,当时能延续在异邦的大地上也好,至少它们可以及时得到人类的珍重和厚爱。还有,艺术,宗教,文化,历史,本来就是属于全人类的!它们是全人类的风景,是全人类的骄傲!”唱反调需要的是勇气,创新是写作的灵魂。行走时,他也不是一味的理性,理性又不失感性的文字中烙下了他骨子的东西——他信奉爱情至上的理念,谒华清池,他为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生死之恋而潸然泪下。

他对万事万物有一颗悲悯仁德之心,所以他才拥会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去审视社会的诸种现象。茶余饭后翻阅报纸,他会感慨“群众利益无小事”,他会与摩罗的乡土情节产生共鸣;看帝王将相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他从不人云亦云,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辛辣的抨击皇权文化复古的弊端等等。

他的文字技巧臻于圆熟。语言风格能俗能雅,亦庄亦谐,且极富感染力,他要你笑就笑,要你哭就哭,要你恨就恨,要你鄙视就鄙视,他的文字就有这种魅力。他善于在结尾处撞钟,撞出清音,余韵袅袅。比如在他的名篇《无语的乡村》结尾里写道:“五月的乡村绿草繁茂,插了稻秧的水稻煞是好看,一行行青一行行白,几个勤快的农民点坠缀其间,生动了一幅百看不厌的中国式田园水墨图。楼房和瓦屋参差错落的村庄在我的视野里越来越模糊,它是那么沉静,那么古朴,那么悠远,仿佛一段凝固的历史……”

他是一个对纯文学痴迷的人,他的执著与虔诚让人肃然起敬,在物欲横流,道德日益凋敝的社会里,他的上路注定了他的孤独与忧郁。他如一株空谷幽兰,那样的清高脱俗,他从不为被欣赏而媚俗,因而他是那么地痛恨“文学的注水”,只为着彰显自己的个性而生存。

作为喜欢阅读文字的我们,愿意在他孤寂落寞的旅程中,默默地传递给他几句安慰鼓励与支持的话,只愿他早日捞起自己心中那一轮圣洁而晶莹的月亮!

唯愿心田兄在文学的朝圣路上,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