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曹文轩故乡原创 |
分类: 散文 |
曹文轩的故乡在江苏盐城,这已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但若再详细一点,那就很多人不知道了。我去过,也忘了村名。好在,我还有一点印象,凭着记忆,能勾画一二。
那一年,曹文轩先生张罗着在江苏盐城给他的文学启蒙老师李有干先生开作品研讨会。曹文轩先生在京城在业界声誉极高,所以,京城的大牌作家和评论家几乎倾巢出动。因为曹文轩先生是全国的文化名人,而李有干先生是当地的文化名人,所以,那次活动是由政府支持的。忘了当时是市里还是区里的一个重要领导,始终陪伴着我们这一行人。
我提出来,可否带我们去曹文轩先生的家乡看看。很幸运,我的意见得以采纳。于是,我们这一行人乘坐一辆中巴车,前往曹文轩的家乡奔驰。那时,我通读过他所有的作品,有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去他的故乡看看。我要看看他生活过得地方,看看那些滋养他文字的丰厚的土壤。
曹文轩先生的家乡,从高速路上下来,没有几分钟,一拐弯,就到了。我当时看见那个村名很有意思,特意盯了好久。忘了那是由两个姓组成的村名,还是特有乡土气息的名字,反正很有趣,能让人读出笑声来。穿过几座散落的房子,就到他的家门口了。他家的隔壁,是一个废弃的小学。在很多年以前,他父亲在这里做小学校长。校园里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就是他父亲带人种植下的。
曹文轩家门口,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视野极其开阔。那些稻子绿的发亮,绿的冒油。偶尔,会飞起一只如燕子一样大小的小鸟,色彩也有点像。很安静,这里安静的犹如远古时代的山村一样。顺着稻田往前走,可以看见几棵树,树下有一个小小的池塘。也许,这池塘是有灵性的吧。我参观过不少名人故居,他们的故居门前都有一个池塘。我不是也不信风水那一套,但此刻我却愿意相信。
曹文轩先生喜欢水,喜欢把自己的文字和水结合在一起。这水,就是他的一张名片。来到此地,我才明白什么叫水乡。沿途上总会有小河陪伴,似乎小河就是我们的朋友一样。现在的水,雨都少多了,小多了。在他那个年代,尽管一切都是贫瘠的,但水却是丰沛的。正因为如此,曹文轩先生的记忆才是丰盈的。
这座老房子,应该不是曹文轩先生的出生地,但却是他的生长地。他从小随着父亲迁到这里的,他父亲做小学校长,把家全部带了过来。这是一个干净,清新的小院子。不大也不小,应该有四分到五分地的样子。从房屋的情况看,应该是经过修缮的。不管怎么说,那个年代,一个小学校长还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是受人尊敬的文化人。他的家便是他身份的标志。即便不殷实,富足,至少也不至于寒怆到窘迫不堪的地步。在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里,我们见到过那个校长,他的父亲的原型。
我看到过曹文轩先生父亲的遗像,很威严的样子。真如他作品中所写的那样,相信他的童年--------淘气顽皮的童年--------没少挨父亲的训斥。这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曹文轩先生的人格的底子,应该是从他父亲这里打下底子的。尽管我们交往很融洽,很和谐,很轻松,但他总放不下的是他那个教授的身份。有一些底线他在恪守着。这倒不是说他在意教授的尊严和威严,而是说他对教师这个身份有深刻的理解,他知道宽容,理解,尊重,发现,对一个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毫无疑问,他从小就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曹文轩的故乡,其实都写在他的文字中了。而他却是故乡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他带着他的故乡一起走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