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书情

标签:
书缘书情友情往事 |
分类: 随笔 |
画家、诗人张怀存定居英国很久了,但有一种别别扭扭的情感始终像小虫子一样挠着我的心。和她一聊天,那小虫子就要挠我几下,提醒我:注意,你是中国人,她是英国人。本来她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可夹杂着这么一种情感,总是不舒服的。我想:这是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作怪?
有那么一天,她在我的微信上,写了一句:武林哥,哈哈哈。就写不下去了。写不下去,就用语音和我交谈。我一打开语音,又是一串“哈哈哈”。张怀存是个很性情的人,很率性的人,但我不知道什么事情让她如此狂笑不已。估计是笑够了,笑累了,这才开始用平静的语调和我说话,不过,语气中还有激动的波浪在起伏。
她说:“武林哥,某某某来英国了,给我送了一套茅盾文学奖的书,放在木箱子里的那种!”她说的某某某是个大人物,但我记不得了。不过,听到她这话我心里一动,哎呀,她还记着这事儿啊。
这事儿我都快忘记了,但根本忘记不可能。就像小偷做了案,风平浪静好几年,以为没事了,但让他忘记偷东西的过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倒不是什么小偷,只不过巧取豪夺,在中转站把货物扣留了而已。
那是2007年的事,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张怀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期间,我去看望她。不料,也遇到了汤素兰,王一梅。我们在宾馆的大厅里聊得甚欢。突然,王一梅说:“武林,我们开会发了个小被子,我送给你吧!”我说:“不要不要!”她说:“你一个人在北京,用的着,我用不着!”说完,她就回房间去取了。我顿时脸红了,汤素兰在一旁哈哈大笑。那个时候,我的确是一个人在北京打拼,住办公室。
张怀存说:“武林哥,你帮我一个忙!”我说:“你说吧,只要我能办得到!”她说:“就是书,帮我寄回广州,我乘飞机带不动!”我说:“好好好,你去取吧,不就是几本书么,没问题!”她说:“我提不动,你帮我拎下!”我说:“行!”我跟着她去她的房间,一边走,一边心里纳闷,几本书,有那么沉吗?
当我看到那书时,我眼睛一亮,好漂亮的盒子。整整一盒子,或者说一箱子。我用手一提,好家伙,够沉,像一袋面粉一样,难怪张怀存提不动。我问她:“什么书?”她说:“是茅盾文学奖全集!”这可是好书啊,我兴奋得直搓手。我羡慕地说:“你们参加会的人每人一套么?”张怀存笑着说:“哪里呀,我是抽奖,获了一等奖,才拥有了这箱书。”我连声说:“你运气真好,运气真好!”她嘿嘿笑着,兴奋得满脸通红。
那箱书,我用出租拖回家了。
我放在我的书房里,每次看见它,都有一种想打开看看的冲动。但我克制住了,毕竟,这是张怀存寄放在我这里的,是让我给她寄回广州的,我若打开看了,那是非常不道德的。而且,我怕这书让我眼红,我给人家,心里会越发难受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怕麻烦,不给她寄呢,还是我太喜欢这套书了,不想给人家寄。这种思想深处的东西我没分析过,但一直没给她寄倒是真的。每一次到广州去,或是她到北京来,我们见面,我心里先是一阵乱跳,怕她问到书,我该如何回答?不知道她是忘了,还是故意不提,反正从来没有说过这套书。于是,我也就心安理得地放在我家里。不过,我从来没打开过,这是真的。
时光都过去八年了,那书,我还是没动过,箱子也没打开过。听到她的狂笑,我终于明白了,她是多么喜欢这套书,而且,她在心里时时刻刻是惦记着的。真是难为她了,有那么深刻的定力。谢天谢地,她又有了一套,而这一套,我也终于可以打开了,让书们见见阳光,呼吸呼吸这个世界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