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读书单

(2015-02-02 07:05:01)
标签:

阅读

书单

分类: 书话

                                    月读书单

                                            安武林

    20151月。

一月,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

新春伊始,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争取每月写下自己的阅读书单,不是全部,而是有感而发的部分。月读无计划,但是应当有总结。

二十世纪以前的外国文学的阅读,是我的盲区,所以,下意识开始阅读。第一本,读的是屠格涅夫的《春潮》。

《春潮》是一个美仑美奂的爱情故事,很浪漫。也许,别人会把这部作品归之为现实主义,或者批判现实主义,但我喜欢把它当作浪漫主义作品来读。屠格涅夫有诗人的气质的,否则,他不会写出为世人所称颂的《爱之路》了。这部作品不复杂,线条明晰。如同很多著名的爱情小说一样,写的是一个俄国青年在意大利就要返程回国的前夕,偶尔解救了一个意大利青年的故事。这个青年的姐姐,与其结识,产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恋情。

青年人的爱情,是最不可靠的。虽然有热情,有激情,犹如利刃一样,但容易遭挫,容易卷刃。经不住诱惑,意志不坚定。所以,造成了悲剧。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这个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其做派,其行为,完全如西方现代派作家笔下的人物一样,其淫荡,令人发指。美女如蛇蝎,在此可以得到印证。还是西塞罗说得好:对待爱情,年轻人,应该能拿得起,放得下。

法国的小说,是我一向推崇的。《地铁姑娘扎姬》令人惊讶,这个小姑娘机灵,灵敏,是儿童,但心智如同成人。她到舅舅这儿来,就是想坐坐巴黎的地铁,可惜,这里罢工。她像一只灵巧的兔子,穿越于所有成人布下的天罗地网,游刃有余。她张口闭口就是骂人的脏话,语言粗俗,暴力。很容易让人想到美国作家米勒笔下的语言风格。格诺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令我钦佩的是,他的小说中诗人的痕迹能够消灭的一干二净,真了不起。

《教育子女的艺术――一个母亲的笔记》,是苏联马霍娃写的。按理说,这是一本育儿经,如同我们国内很多母亲的育儿札记一样,但这位养育了五个孩子的母亲,文学功底很不错,作品写的像小说像散文一样。这一点和我们国内实用主义的母亲所写的那些书是大有区别的,我们的母亲文学素养比较差,所以,阅读起来干巴巴的。这部作品值得一读,但它毕竟是斯大林时代的产物,有那个时代的印痕。不过,就算是经典作品,不同样有时代的印痕么?

《窝囊废》这个书名太吸引人了。是一本哥伦比亚的长篇小说。作品写的是几个退休老人的生活以及回忆。是小人物的辛酸史,奋斗史。我用笔标注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句子。一个是刻画人物的,说主人公的老婆面目丑陋,大嗓门,举止粗鲁。“两只乳房好似两座小山头,已经不属于人体解剖学研究的对象,而属于山岳形态学的范畴。”令人哑然失笑。这部作品对哥伦比亚的政府,或者说公务员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其中一长者劝年轻人,说你什么也做不了,没本事,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做国家职员了。还有一处是对于书籍的认识,这个很令我欣慰,我另撰文叙写。总之,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普通人狄蒂》,是丹麦作家尼克索写的三部曲之一,700多页,50多万字,是我本月读的最厚的一本书了。作品写的诗情画意,对乡村的自然,对乡村风俗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低层人生活的艰难,艰难之中的乐观,都有细腻的刻画。尼克索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先驱,所以,作品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这类作品的特征。本来,如果没有结尾的那部分,这个作品应该是很优秀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经典之作,但结尾成了不和谐的音符,不过,也成就了他。这个世界的荒诞性和辩证关系我们古人说得很明白的,犹如福祸之说。

《未晚斋杂览》,是吕叔湘很薄的一本书,是作者曾经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结集,共七篇,属于书人书话类的文字。我很喜欢这些平实的文字。写文章,当如此。年轻时候,总喜欢用漂亮的句子,字词,总喜欢来点技巧。人到了老境,才明白写文章越简单越好,话能说明白,意思能表达清楚,那就OK了。读巴金的《随想录》时,更做如此之想。

慢慢读的书,一般都是需要慢慢品的书。王稼句的《姑苏食话》便是一本这样的书。读书本是私家事,用不得别人教训的。也不存在谁优谁劣的比较。心态不好,书自然就读不好。我一向不喜欢古籍、古典、国学之类的东西,但我是尊敬的。王稼句先生的书,因为是朋友,所以一定要读的,一读便想和他举杯饮酒,表达敬意。我等是读书人,王稼句先生,那是做学问的人。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真有学界的大侠之风。文章写的飘逸,娓娓道来,恰到好处。也就是他王稼句,换做别人,恐怕要落掉书袋之嫌了。这个书,不能一下子读完,不能一口气读完,需要慢慢读,慢慢品,如同延缓幸福的感觉一样。

《鲁迅与世界》,是一本书,但是是杂志的做法。这是鲁迅一百年诞辰,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的一本书。分五章:一:《鲁迅对外国科学文化的翻译和介绍》。二:《鲁迅介绍和收藏的外国美术作品》。三:《鲁迅的国际交往》:四:《鲁迅作品在国外》。五:《鲁迅生平大事与译著简表》。鲁迅的学问和成就人所周知,我好奇的是;鲁迅是如何经营自己的?我想知道的是一个平凡的鲁迅。如何获得成功,如何给那些在文化领域打拼的人以教益。鲜花之所以灿烂,是因为粪土的养料。揭开神圣的面纱,找一些平凡的真相,才是真实,才是完整。我想,这无损于一个伟人的形象,只能更让人觉得真实,更容易亲近。

《每天都与书相遇》,是罗文华兄和我同出的一套书中的一本。与他相识,相知,但却没有读过他的书,实在是个大笑话。所以,快速浏览了一遍。我一直觉得在我的朋友圈内,只有孙卫卫弟有写日记的习惯,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没想到又多了一位。罗文华先生实在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优秀媒体人,有成就的收藏家,藏书家,这些日记犹如他的心门一样,打开,就读懂了他。他不仅每天与书相遇,与报相遇,与光碟相遇,与朋友相遇。。。。。。而且,与这个世界美好的一切相遇。

《金色夜叉》,是日本作家尾崎红叶的一部长篇小说。尾崎红叶是日本第一个创办文学刊物的人。大学考试不及格,退学。泉镜花,德田秋声都受过他的影响,一般认为,现代作家谷崎润一郎继承了他的风格。这部作品写的是金钱对爱情和人性的扭曲。男主人公在恋爱期间被女主人公抛弃之后,转身做了高利贷者助手。怨恨,愤怒,扭曲,所有的仇恨都变成了男主人公收贷的高度敬业精神,在这种行为中渲泄心中的苦闷。作品回肠荡气,很饱满。虽然400多页,但内容很充实,无水分。语言华美,心理刻画细腻。我很喜欢的的一句话:高利贷者就是卖泉水给口渴者。有一位女子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希望《金色夜叉》续集出版后,供一本在她的灵前。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记得八十年代初期,曾经在镇供销社的商店里,看到过《金色夜叉》这本书,和毛姆的《刀锋》摆在一起。当时,没有钱买,而且,也不喜欢外国小说中那长长的名字。印象特深刻,故记。

《林先生的小孙女》是法国作家克洛岱尔的一本小说。看书名,容易产生一点小小的误解。如果翻译成《林先生和他的小孙女》,那么才能准确地传达本书的意思。因为,小孙女是个婴儿,全书中没她什么事儿,她只是书中的一个道具。这样说有点残忍,但她确实是戏剧中的道具。本书重点在林先生的身上。这是一本富有诗意的、充满感伤的小说,一个老人,从乡下来到另一个国度的一个城市里,逃难。他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战争中牺牲了。一天,他在公园里遇到了另一个老人,于是,他们成了朋友。他们谁也听不懂谁的话,各自说各自的,犹如火车道上的两股跑道。但这个老人,最终只学会了一句话:你好!也许,这是对战争残酷的深刻揭示,对普通人艰难的命运的细致的开掘,或者说对无辜的儿童的催残,但我以为这是对亲情和友谊最高的礼赞。这个世界上的战争并不是最残酷的,人性的冷漠更可怕。在爱默生看来,书籍唯一的作用就是给人鼓舞。我相信,这本书拥有这种力量。我很敬佩的是,作者的叙述技巧太精湛了,因为整本书没有故事,只有细节。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写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忆倪树根
后一篇:王府井书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