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忆倪树根

(2015-01-28 09:36:44)
标签:

情感

回忆

倪树根

浙江

                                      小忆倪树根

                                         安武林

几天前,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倪树根先生去世了,心里有点悲痛。虽然先生80多岁了,也算是高寿,但他的离去依然让我感情上无法接受。左顾右盼一下,80岁左右的儿童文学作家前辈,已经没几个了,这不能不说也是我们业界的一个损失。

小忆倪树根

许许多多的老前辈,和我有过交往和交情的,我都会写点纪念性的文字。他们的业绩,业界人所周知,历史也会记得。但我能写的,就是一点印象。所以,我要给倪树根先生写一篇小文,因为他毕竟和我有一面之缘。

倪树根先生的名字,我早已熟悉。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偶尔会读到一点他的文字,但书是没有读过的。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浙江《少年儿童故事报》的主编。因为我是个新人,业余作者,格外留意各种少儿报刊的投稿地址、编辑、主编、报纸风格和要求,所以,我很熟悉他的名字。

那个时候,或者是九十年代初期,我给《少年儿童故事报》投稿,稿子是寄给编辑部的,属于自然来稿。没想到,还发表了两三篇童话,这让我喜出望外。至今,我还保留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自己的作品。很温暖。

人生如同爬大山一样,从山西,山东,陕西,到北京,走了好大一个圈子。自己拼打着,老师提携着,这才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如果说和倪树根先生能有一面之缘,这个功劳,应该归功于樊发稼先生。金江先生把我介绍进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樊发稼先生一直耳提面命着,使我在这个研究会有个位置,担任了其中的副会长。

在浙江黄岩,有个小学要挂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基地的牌。我,樊发稼先生,以及几个副会长一起去授牌,有的副会长还去给小学生讲课。非常意外,在晚上,倪树根先生由女儿陪同,来宾馆看望樊发稼先生和我。

第一次见倪树根先生,我暗暗吃惊,他和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叶显林太相像了。简直就是翻版。那脸型,那额头,那眼睛,那嘴唇,那个头,都十分的相似。我暗想:叶显林老了的时候,就是倪树根这个样子。因为和倪树根先生首次见面,我的话题很单调,很干巴,只能道出很多年前他在《少年儿童故事报》做主编的时候,对我的关照。倪树根先生似乎不愿意提及往事,或者说没有太多的热情,可能他对我这个毛头小子也所知甚少。但是,我发现他的女儿在旁边不时用机警的眼神盯着倪树根,那种关注和担忧犹如风中的一根丝线一样。

倪树根先生看样子好像刚刚经历了人生什么重大的变故,还一直停留在某种悲痛和沉重之中,表面的平静,只是努力克制的结果。他送了我几本签名书,他的著作,其中一本很厚,好像还是精装本,不像童话,也不像寓言,倪树根先生说:“这是我回忆和怀念妻子的文字。”他说他的孩子们都知道他和妻子感情深厚,非要他出这么一本书。话匣子是从这里打开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而那第一页,便是打开一本书的关键。无论人与人之间如何的陌生,只要能打开第一页,那么,才有可能阅读整本书。

倪树根先生的人生遭遇很坎坷,中国的人事关系比较复杂(不是人际关系),他好像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遭遇了重大的挫折。他是个文人,自有其脆弱的一面,倒是妻子,巍然像一座山,耸立如一棵大树,顽强地支撑着他,给他信心和勇气。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妻子的坚强,没有妻子的含辛茹苦,没有妻子的任劳任怨,没有妻子付出的巨大的牺牲,他可能就垮掉了,也挺不过去。他在给我讲述往事的时候,眼睛潮乎乎的。女儿平心静气,在一旁只是紧张地绞着双手。她是担心父亲激动过度。

我很小心地诱导着话题,让他讲述了工作之后的人生经历。一席话,让我差不多了解了他的一生。我很感慨,男人有一好妻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倪树根先生的一往情深,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什么叫妻子?通俗地说,就是和你生儿育女的那个女人,更高一点说,就是那个有幸福和你一起分享、有痛苦和你一起承担的那个女人。如果男人都像倪树根先生这样,那么,这个世界上小三这个名词就不会诞生了。

我感叹,在另一个世界里,倪树根先生和他的妻子又去叙未了的情缘去了,如此一想,心里倒是多了几分欣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月读书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