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标签:
绘画丰子恺董桥读书 |
分类: 随笔 |
近几日心浮气躁,忙忙碌碌为出行做着准备。这个时间,就像生物课肢解标本一样,被齐刷刷地划成了几段。趁着喘息的空当,思忖:该有什么好事要来了吧?
生活总是这样,没有浪花不行。
果然,浩然先生的一幅临摹作品就到了。我曾向朋友们吹了牛,董桥第一,安武林第二,没有这幅作品,那我就成不了第二了。
过了无知轻薄的年纪,争强好胜的心早已荡然无存。只不过越来越孩子气了,觉得有趣好玩的事情总想掺合一下。
前几年,吴浩然去了香港,董桥先生请他吃茶,帮他签了一大堆名。其中有他给朋友的三本签名书《今朝风日好》,牛津板的。那绿盈盈的封面,董桥先生清秀的字迹,让我爱不释手。硬生生的,就从吴浩然手里抢了一本。
从聊天中得知,董桥对丰子恺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那幅画特别喜欢,得不到丰先生的原件,他请吴浩然帮忙临摹一幅,赏玩。吴浩然欣然从命,后来为董桥先生临摹了一张。
董桥说:“《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宋代谢无逸《千秋岁》词句,郑振铎说他看这幅画比读那首词印象深……那首词真是平平,稍稍可读的不外‘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山翠’,幸好收尾一句‘人散后’救了满纸烂调,丰先生慧眼,只挑那十个字题画。”
董桥是吟风弄月的大家,自然是别具慧眼。他觉得丰先生的此幅作品月亮画得静好,可喜,朴实里透着温馨。有了他的评价,我这个才疏学浅、附庸风雅之人似乎不该再多嘴多舌,但是,顽童的个性让我忍不住――
画面很朴实,但静默得豪华。一种浓郁的诗意和禅意扑面而来。三二好友的余温,还在藤条的椅子上潺湲。无声的弯月,如船,如镰刀,总在收割着些什么,总在载着些什么东西。秋天的草影深,色浓,似乎憋着许多话。帘拢一高一低,错落有致。两块玻璃,一大一小(局部),两轮月,一实一虚。画面很简洁,朴素,但色彩却有好几种。那份深深的秋意,良意都凝结在简单的事物里。如董桥先生所言,这个“静”意雕琢的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赏玩此画,万物的喧哗悄然逝去。心灵,也会变得超凡脱俗,净洁无比。
浩然先生是个信守承诺的人,果然满足了“董桥第一,我第二”的虚荣。董桥先生藏了一幅,我也藏了一幅。不过,我还多了一份东西,那就是与浩然先生的友情。
恍惚中,那两把空荡荡的椅子上,一个是浩然先生,一个是我,我们正坐在那里,品茗谈艺,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