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小本子
(2014-07-18 08:17:04)
标签: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家人物 |
分类: 散文 |
曹文轩喜欢各种各样的小本子,唯有一点例外,那就是:本子不能太平凡太普通了。这倒是和他儒雅的气质如出一辙。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唯美主义者,这个小爱好便是一个小小的佐证。
曹文轩外出讲课,参加会议,出差,回故乡,他的皮包和行李箱中,必然装着两样东西,一样是供他阅读的书,一样是让他随时可以写点东西的小本子。这种爱好显得既古典,又文雅,是典型的文人或者书生的一种标志。
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作家,基本都是从文学爱好者起步,滚爬摸大,慢慢登上文坛的。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说,喜欢各种漂亮的稿纸,喜欢各种别致的信封,喜欢新颖的本子。这种爱好有点像农夫爱农具士兵爱钢枪一样,不仅体现出了他们的职业特征,而且也是一种文人的雅好。全世界的文人皆如此。最经典的故事,就是西方某位作家对稿纸的爱好,比如,写小说用什么颜色的稿纸,写诗歌用什么颜色的稿纸,写散文用什么颜色的稿纸。
曹文轩很喜欢本子,喜欢的有点痴迷。若是有人送他漂亮的本子,他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很清澈,像婴儿一般。
再比如说,参加一个什么研讨会之类的,如果你要是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一个动人的细节。曹文轩和朋友熟人打完招呼以后,表情立刻就变得凝重起来。他小心翼翼地从皮包里掏出一个本子,然后轻轻地放在桌子上,似乎那是古代易碎品的名贵的文物一样,然后再轻轻地打开。好像他是一个相信鬼神的人,正在庙堂里向神仙进贡祭品一样虔诚虔敬。
曹文轩家里有各种各样的本子,价格昂贵的,廉价的。大的,小的。白色的,彩色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的,书写的舒适度好,一类是富有创意的,像艺术品一样。但他对待本子的态度却是以实用为目的。他家里的本子,有朋友送的,学生送的,编辑送的,更多的是他自己买的。如果你能看到有同一种本子,10本以上的,那就是他自己买的。他买本子,很有一种一掷千金的派头。一买,就是一摞,一打。绝对不会只买一本。
我曾亲眼看到过一个山西的编辑送他本子,那位编辑从太原带来的本子。我看见他的眼睛一闪,热情和喜悦的光芒就一览无余了。他笑成了一朵花。
他说:“好呀,你送我一个本子,我请你吃中午饭。”
我和那位编辑开心的哈哈大笑。这是一笔不错的买卖呀,我和山西老乡挤了一下眼睛。我们喜欢在他最痒处挠痒痒,而他也乐得破费。喜欢和爱这种东西是无价的,喜欢和爱本身就是一种不能计算出来的价值。
曹文轩不收藏本子,但绝对可以开一个本子的小型展览馆。
我和曹文轩先生在北京是见面机会比较多的,饭店,茶馆,或者是他家里。最多的是他家里。有一次,我打电话和他约定见面的地点,他说:“来我的办公室吧!”我喜出望外,因为我还从来没有去过他的办公室。
曹文轩的办公室很素雅,一盆高大的植物引人注目。我去的时候,他正在给他的植物浇水。我四处打量他的办公室,突然,我发现在靠墙的那张长条桌上放着一摞本子,就像中小学教师放的学生作业本一样。我很好奇,以为是他研究生们的作业,就随手抽出一本。
全是空白的,米黄色的,新的。
曹文轩说:“新买的,你喜欢,就拿一本!”
他总是这么慷慨,这么大度。
当我们要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发现他抱起那摞本子,悄悄地塞进了抽屉里。我使劲儿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差点儿没笑出声来。我想,他肯定是心疼了,他怕再遇上我这样的无赖,那他的损失可就大了。
曹文轩的本子,都是写得密密麻麻的。他的字本来就很美,精致,秀气,似乎这样的本子再配上他的字,才有红粉赠佳人宝剑赠英雄的感觉:特般配。他正面和反面都写,无一处空闲。按理说,像他这样的身份和才华,参加什么会议根本不用写发言稿什么的,但他每次发言,都会提前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发言内容。而他写的小说,绘本,也是在本子上面。
有一次,我充当记者,采访他几个问题。重要内容,我赶紧记下来。这一页,写几个字,画个圈,然后换下一页。他滔滔不绝正讲着,突然停下来说:“武林,你这样太浪费本子了,还没写几个字啊!”
我哈哈大笑,我说我用本子向来如此,几乎所有的本子,都是写几页,就丢了。
他严肃地说:“这不好,这不好,太浪费了。”
他惋惜,心疼,不满,责备。
我一直以为,他喜欢本子是从文学青年那个时代养成的爱好。没想到,这一次是我判断失误。
他说,他以前一直喜欢各种稿纸。1995年,江苏新华书店搞作家人文校园行,他开始去校园讲课了。他觉得带稿纸特别不方便,所以,改用本子了。从此以后,他写什么东西,包括创作,都在本子上书写了。
曹文轩已经写了多少本子?我不知道。但我告诉他,我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把他所有的本子研究一下。他风趣地说:“哈哈,当你研究完后,突然发现,没一点价值。”
我和在场的另一个朋友一起笑了,他这个人,有时候还是很幽默很风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