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死父亲

(2013-07-13 12:18:16)
标签:

淘书

旧书

阅读

子女教育

育儿

分类: 随笔

                                 打死父亲

                                         安武林

买下任何一本书,都是有理由的。也许,这个理由不够充分,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可贵的激情是生命力富有诗情的一种体现。

看到这一本书,我本能地逆反。血红血红的封面,白色的书名,一个老人的侧影,眼眶里一滴硕大的泪珠滴出。此书如果不是血淋淋的暴力,那么至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吧?我如此想。可能我是一个父亲的缘故,更有可能我有一个没有给我留下多少愉快的回忆的父亲吧。我的目光粗暴而坚定地否定这一本书之后,又忍不住好奇地看了它几眼。

  打死父亲

这是一个英国人写的长篇小说,当代的。作者的名字是约翰·韦恩。这个名字令我心动了一下。或许,我的书架里有他其他的书,或者,我读其余的英国文学作品,看到过这个作者的名字或者读过他其他的作品。总之,这个名字并不是第一次见。

说实话,人类的暴力事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我是非常反感和厌恶的。语言的暴力,暴力的文学,都是我加以拒绝阅读的。我很喜欢阅读这种行为,因为其中包含着至高无上的自由。除了思想和阅读这类每个人都可以支配以及享受的自由外,还没有什么自由不是深受各种条件限制的。

英国是一个具有传统的国度,就拿暴力而论,他们文学上的暴力和暴力在文学上的反映的剧烈程度是远远逊色于美国和日本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捧起了这本书,塞进了自己的购物筐里。

更让我能买这一本书的理由,是我在西安的时候,在万邦书城和一个书友的一段对话。

我和书友在谈文学的时候,突然谈起了儿童的成长以及父亲的角色。他说:“很多作家以及大人物的成长,都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他们从小就死了父亲。父亲死去了,他们才能真正体验生活,才能更有效地成长。父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他的意思,父亲是儿子的拦路石。

说着说着,他突然发狠道:“当我孩子出生后,过几年我就自杀!”

我不寒而栗,觉得他太极端了。从小丧失父亲的人多了去了,但最终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并不多。我觉得他的研究是偏狭的,极端的。我承认,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需要因人而异。

很多年后,我看到一本书《影响人类历史的十三位女性》,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书里面有撒切尔夫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等,她们大多数人都承认,她们的成长受父亲的影响大。

我决定阅读这本书,我发现这本1985年出版的书重新出版了。而且是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相提并论的。很显然,这是反映年轻一代成长的小说,和家长冲突的小说。这类冲突在当下看来,是越来越激烈了。我相信,家长和教师阅读,一定会大有益处。而现在,我决定在读了三本麦克尤恩的小说之后,开始阅读《打死父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人韦苇
后一篇:快乐的秘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