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的天性

(2013-06-08 22:40:37)
标签:

儿童

教育

天性

亲子

礼仪

育儿

分类: 随笔

                                 儿童的天性

                                       安武林

儿童的天性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儿童的天性,真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人们似乎很容易相信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都是《三字经》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当我们把《三字经》当作古代文化中优秀的东西,或者说是国学的经典,那么,人之初,性本善的的概念更容易被人们信奉为绝对的真理。但人类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一点,恶的诱惑力和快感比善更强烈一些。科学的说法应该是,人从降临到世界的那一天起,善与恶的因子就不可分割地在人的血液中奔涌了。

童年的游戏中,有很多残酷的东西。尤其是男孩子们,他们很容易从一些恶作剧式的游戏中获得快感。比如说,把蝴蝶的两只翅膀撕开,或者用大头钉把蝴蝶钉在树上。或者用樟脑丸把蚂蚁们圈起来。偷别人的东西,毁灭一些东西,这在大多数人的童年中,都记忆深刻。也许,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一种恶行,恶德,但这些行为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快乐。成年人很容易原谅孩子们细小的恶,一方面因为自己小时候也曾经历过,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幼还不知道善恶的区别。所以,我们在日常行为中并不苛刻地要求和规范孩子。一般来说,成年人还是愿意保护孩子们的天性的。

我们对待孩子的天性,从来都走两个极端;要么,完全地放任;要么,以教育或者说教化的名义严厉打压。只有极少数的父母,才有巨大的耐心和善心去关注孩子日常行为中包含着的善与恶。儿童的天性,几乎和儿童的生命一样,我们喜欢用小草,小花,露珠等比喻他们,这些比喻是指他们有非常自然的一面。换句话说,儿童的天性指的是儿童和大自然中的任何生命一样,都有自然和天然的一面。开心了,就笑;不舒服了,就哭。没有理性和理智的约束,但是,儿童天性中的恶,如不加以节制和引导,那么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校园中的软暴力,如未成年人的犯罪等等,都可以说是儿童天性中恶的直接导致的后果。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对于孩子们天性中的恶的表现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他们不能对自己恶的行为的后果负责,或者说不知道自己的恶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对孩子们的正确的教育。相反,有时候还会鼓励孩子恶的行为。如果我们小小的观察一下,就可以明白一个基本的事实:每一个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的表现并不能说明善恶,但可以证明一点,我们有时候不能全面地观察到一个孩子的善恶举动。这种恶有时候很微小,如游戏中的恶举恶行,往往会被大人所忽略掉。

尊重儿童的天性,保护儿童的天性,是我们成年人和这个社会的责任。我们常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童言无忌。在保护儿童天性的名义下,我们可以欣赏乃至宽容孩子们的一切童言。但一个孩子不高兴时候指着爹妈的鼻子骂“他妈的”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认为那是儿童的天性,值得保护。我在家里看新闻看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因为愤怒而爆粗口的时候,会遭到太太和孩子的强烈反对,因为家里有一个未成年人。我们在规范儿童的行为中,至少自己要做个表率。我在深圳讲课的时候,一女生找我签名,她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大声说了一句:“长得真难看!”她的班主任老师在我的身边,老师顿时脸红了。当时我想到了“童言无忌”这个成语,并没有生气,只是觉得好奇,我笑嘻嘻地喊住了那个女生,问她:“我什么地方长得难看?”女生愤愤地说:“都没头发了!”我开心的哈哈大笑。其实,从童言无忌的角度说,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错误,但我还是觉得这是这个小女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失败。一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对他人的基本尊重都没有学会。

其实,一个人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中,有一个基本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一个人应当抑制和抛弃个人天性中的恶言恶行,换句话说,就是健全自己的人格和心理,向善和美的方向努力。我们保护儿童天性,是保护儿童天性中的真善美,一切的恶言恶行――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当加以制止和摒弃。

                     《检察日报》第二篇专栏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