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童年少年人生亲子育儿 |
分类: 随笔 |
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心里感到如释重负般的快乐和惬意。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宣告结束,许许多多的沉重和苦痛终于可以远远地丢开了。我感到很欣慰,至少她本人也是欣喜的。那个沉甸甸的书包,沉重童年的象征物,可以丢进太平洋,或者扔向喜马拉雅山了。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值得欢呼的一件事。
女儿很小的时候,便背上了一个夸张的大书包。好像一个矮小的老太太,提着硕大的购物包一样。样子很是滑稽。而我的心里,也埋下了苦涩和怜惜的种子。我虽然是她的父亲,但觉得自己很乏力。她不是一叶浮萍,但我也只能给她提供一只小船,晃晃悠悠地在人生和社会的大海里漂流。也许自己出身农村的缘故吧,对这个世界总有许多朴素的理解和感受。我总喜欢把女儿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做比较。
我小时候,姊妹四个,我是长子长孙。从不知道什么是孤独,弟弟妹妹好几个。如果在外面不能出人头地,至少可以在家里对着弟弟妹妹吆三喝五。很容易找到心理的平衡。父母养我们几个孩子,如同养几只猪或者几只羊一样。农忙时节,把我们往地里一放,让我们在田野上感受阳光和大地的辽阔。这种自由和快乐是独生子女无从体验的。现在的农村孩子也娇气,估计享受不到那些快乐了。所以,每天看到女儿小小的身影在我的面前晃动,心里总会冒出一种忧伤的情绪。
许许多多孩子从一出生,便像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开始他的人生之旅。似乎有一列无形的列车,在这个社会里浩浩荡荡地驶过。每个人都急急忙忙地要登上列车,唯恐被拉下。父母比孩子更焦虑。从小学开始,女儿就没有星期天。从周一到周日,都是在学习,各种辅导班和特长班都在上。女儿上过电子琴班,书法班,奥数班,剑桥英语班,每次太太带着女儿上各种班,我心里都像吃了五味果一样,情绪复杂。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些班并非是我和太太要求孩子上的,都是孩子自愿上的。她就像一台高速旋转的马达一样,总是在不停地奔波忙碌。后来,女儿还要报作文班,被我坚决地阻止了。我想给她减轻一些负担,准备再取消一两个课外学习课,没想到小家伙很固执,她凶巴巴地说:“谁要是再取消我的课外辅导班,我就跟谁急。”我只能自我安慰:别怪老爸爸,你受苦都是自找的。也许,那一句话是对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愿意上,那些苦,就不是什么苦了。
女儿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太太负责接送的。书包她拎过,但大多数还是女儿自己背着。我在人生中挣扎拼搏,也是希望能给她们创造更好的环境。所以,女儿的抚育,生活,教育,差不多全是太太照料的。女儿若是将来小有成就,功劳全是太太的。女儿一上高中,她娘儿俩租了个房子,我们一家三口在同一个城市过着分居的生活。有时候,一星期见一面,有时候半个月,有时候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一面。女儿从高一到高三,我印象中只帮她拎过一两次书包,第一次提书包的时候,我都惊叫了一声:“哎呀,这么沉!”那书包,足有几十斤重。我感慨,这个书包就是童年沉重的象征物了。整整一代人,都像蜗牛一样背着书包沉重地跋涉。
这一代人的确比我们那一代人基础扎实,知识丰富,但我不知道这是值得称赞还是应该感到悲哀。就像开发商过度开发土地一样,许许多多艰深的知识都压向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从小学到大学没必要学习那么多东西。知识随时可以学习,就像银行的储蓄一样,随时可以支取,但远逝的自由、快乐、大自然、时光却永远没机会再领取了。在这个世界上,知识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自由、快乐、健康同样比知识重要。但是,当人生那列无形的列车呼啸而至的时候,没有人敢犹疑、徘徊、停顿,都会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挤上这列列车。
女儿告别了沉重的书包,在我看来,就是告别了噩梦!
此文刊发于明日的《检察日报》,是我个人专栏的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