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林:性情文字中的真性情
(2012-09-26 08:39:10)
标签:
人物儿童文学阅读博客性情育儿 |
分类: 随笔 |
安武林:性情文字中的真性情
雨兰
闲暇时喜欢到他的博客上去转转,品读他的各种文章。他书评书话、散文随笔、童诗童话儿童小说,样样精彩。如此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自然也出版了诗集、童话集、散文集等精美作品集一大堆,张天翼童话金奖、蒲公英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各种奖项他也获了一长串。
他的博客名字叫“安武林的性情文字”,从他的文字里也读得出文人的真性情,真正的性情中人才写得出如此亲切可爱的文字。经常在一些场合听有些人说自己是性情中人,心里总不免好笑,那些自诩为性情中人的不少是精明老道、八面玲珑甚至是老奸巨猾得很,哪有一点儿真性情?不过是拿这“性情中人”当成了风雅来附庸。
我最喜欢的还是安武林的童话。他的童话读来是那么温暖、优美、清澈、欣悦,文字的气息总是那么美好、纯净、丰盈。一个人文字的质地,说到底是因为他心灵的质地,他有一颗率真、柔软、善良、清澈的心,这是诗人之心,也是童真之心,展现着迷人的特质。安武林孜孜于儿童文学创作几十年,对于童话,他有着独到和深刻的认识与体悟:“童话更重要的是,显现那些阳光的,花朵的,蓝天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特征。它具有母乳那样的营养和作用。让孩子们对真善美的信仰,变成一种强大的执著的追求。我非常相信,一个心灵、精神、情感都很强大的人,抵御狂暴的风雨的力量同样的强大。当童话在人生的历程中慢慢淡失的时候,这种力量同样会在人性中减弱。”(安武林《在童话中成长》)
他的散文,文笔优美,洋洋洒洒,风趣幽默,我读到了一个人内心的幸福与安宁,读到了一个灵魂的微笑与悲悯。《黑豆里的母亲》,是一篇亲情散文,写得深情感人,诗意丰美,心裁别出,含蓄纯净,又多了份童话的浪漫;《油灯下的读书时光》,朴实干净,简洁明朗,厚重深沉,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四季歌》《雪,偷偷地回来了》等等篇章,清新明澈,精美绝伦,神韵飞扬。说到人物散文,不能不提他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群像》一书,写了好多位儿童文学作家,简直把活跃在儿童文学写作阵线上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一网打尽。那文字,挥洒自如、畅达明快、妙趣横生,读来亲切温暖,栩栩如在眼前。或者让你忍俊不禁,或者让你会心一笑,或者让你心头一亮,或者让你眼角湿润。虽然他率真、好开玩笑,但在写作中把握有度,对师长辈儿童文学作家,他是敬重有加,对同龄人则写得随意一些,轻松活泼,亦庄亦谐,总之是把每个人都写得活色生香。这一篇篇丰美独特的人物散文,虽然是写别人,也是写他自己,写出了他的风趣幽默,他的博览群书,他的才情,以及他与金波、张之路、曹文轩等师友的情谊,让人动容,让人怡悦,让人回味…… “文字是有性情的。文字的性情,从来都取决于人的性情。”作家何蔚所说极是。读安武林的文章,感觉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作家的性情。
安武林笔耕勤奋,文思泉涌,酣畅淋漓,挥洒自如,这来自于他深厚的文化积淀,来自于他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广读博览,深读精研。他可是地道的书虫、书痴、书迷,休息日推着他经典的“安氏小推车”去旧书摊淘书。他发表在博客上的不少文章,写他淘书、抢书、擒书的种种经历。那文字写得妙趣横生,活灵活现,洋洋洒洒,当然,让我等爱书聚书的人看了,总是喜欢一阵子,愣神一阵子,也羡慕嫉妒恨一阵子。
他还发明了淘书的一种——“养书”:“为了避免失望的心理,每一次淘书,我都会‘养一些书’就是那些可买可不买的书,万一没什么可买了的,就把这些‘养的书’买回去,所以,我从来没有空手而归过,心情也不至于大起大落”。呵呵,真是爱书人的聪明,也是痴之所在。他淘旧书的“光辉形象”也经常被有此同好的朋友们撞见,并记录在文章里:“由于旧书一摞一摞摆在地上,安武林个高淘起旧书来很费劲,他只好坐在地上,歪起头爬在书侧一本一本地淘出旧书,就像一位农妇席地收割成熟的庄稼似的,静静地沉浸在收获的时光里。” 在博友鹿鸣的文章里看到关于安武林淘旧书的情景不禁一乐,鹿鸣诗意的描述里见出他对书的深情。
“虽然我也喜欢书、爱书、藏书,但是我认为只要是不收藏的,都可以在送人的范围之内。我曾经有过三次捐书的经历,每次都在上千本以上。卫卫有一句话我很喜欢:让书流动起来。我们都喜欢把自己的书送给需要和喜欢的人。”安武林虽然爱书,嗜书如命,他爱书买书聚书成瘾、成癖,陆游诗中所写的“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大约就是他这样子吧。但是,对于书,他又是慷慨的,经常散书、送书、赠书于友于朋甚至于陌生人。我就曾多次得到过他的馈赠:童话集、儿童诗集、散文集……我想,这是他爱书的境界。
朋友们送给了他不少别号:教育达人、安大侠、乌云大叔、金蜘蛛、书痴……当然,他每一个别号后面都有一个或N个有趣的故事。我喜欢叫他安大侠,他也确乎有些侠义心肠。2012年初,我打算出本儿童诗集《做梦的树》,诗集整理好后恳请他写篇序文,原来还担心他很忙,会婉言拒绝,一篇美序很快就写好了。我写了一篇《索书记》,里面有关于他的一些文字,便传给他看,他说可以帮忙推荐一下发表。有一天我在微博上感叹,写了这么多关于书的文字了,期待找到一个好婆家。他看到了,热情地回复我:有机会,一定拉上你。看到他的回复,感到心里暖暖的。素昧平生,面都没有见过,只不过在博客上混了个脸熟,他却如此热心。好友安若水一直鼓励我转型儿童文学写作,还热心地向我推荐“老师”。于是在写作儿童诗的基础上,我逐渐尝试写些童话、儿童散文。与安武林逐渐熟悉后,我遇到一些关于儿童文学写作的问题,自然也免不了叨扰他,他总是热情回复,细致解答。
很喜欢他的一些说道,关于读书,关于淘书,关于童诗童话,甚或是关于做人处事。他都说得恳切,说得自在,说得透彻。“因为我很忙,但老师比我更忙。既然老师有时间,我就不能没有时间。这是对老师的敬意。老师大于友,这是我的一个原则。朋友之间好说, 和老师推三阻四那就没有修养了。”在他的博客上闲逛,读到文章中的这段文字,不禁油然生出敬意。
安武林有多性情?在作家艾庶博客里看到他写的关于安武林的歌谣,真是有趣的很,联想到安武林童话里所写的马大哈熊爸爸唱歌那一段,不禁乐了,马大哈熊爸爸和安武林之间,嘿嘿,可以对号入座了,甚至可以添上个弯曲的等号了。难怪作家曹文轩一再说:“他很笨拙,笨拙得就像他笔下的熊爸爸一样。他很幽默,幽默得像马大哈熊爸爸。我读武林的童话,有时候感觉像在读他这个人。”他把自己写进童话里啦!
“他的善良,朴实,真挚,热诚,都会如星星一样散落在他的文字中。如果我们不去仔细地阅读,常常会失去准确判断的机会,会失去快乐的阅读机会。每一个作家,都藏在自己的文字中;有的藏得深些,有的藏的浅些。而武林,像一个和孩子们玩游戏的人,有时候藏得很深,有时候又故意暴露自己。我读武林的童话,有时候感觉像在读他这个人。”曹文轩先生的话,可谓知己之评。
安武林是个怎么样的人?且听他自己供述:“因为我很简单,很透明,很清澈,不喜欢复杂的东西。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在阅读上,却喜欢复杂的东西,尤其喜欢阅读西方现代派文学。这就是人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或者说两面性。” “我常常对朋友们说,我写成人的随笔和散文,非常消耗元气,而写儿童文学却是大大的滋补。因为,一写儿童文学,内心就充满了宁静和快乐,我似乎就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我想,与其说这是人的两面性,不如说这是他做人与作文所恪守的各自的“道”。
我个人特别喜欢《菜根谭》里的一句话: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看来,交友也好,做人也罢,安武林都可做楷模了。
人们常用“著作等身”来形容某个人学识渊博、著述丰厚,安武林个高,一米八多,虽然他著述也已然很丰厚,但要弄个著作等身看来尚需时日,正好,我也借此期待,期待他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孩子们奉献更多精美珍贵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