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优美的人生姿态

(2012-08-13 22:31:17)
标签:

读书

信息时报

毕亮

《爱读书》

育儿

分类: 评论

          最优美的人生姿态

        

                                 ——读安武林《爱读书》

                                 毕亮(编辑)

  安武林先生送我这本书《爱读书》时,在扉页上题写了“读书,是最优美的人生姿态”的勉励之语。这和它的书名一样,成为我了解这本书最直观的两把钥匙。就像山西作家聂尔在《路上的春天》一书中写的:手执书本是一种姿态;我把它们都看为安武林式的爱书人、读书人的宣言和心声。

  就是带着这种印象开始《爱读书》的阅读的。说来惭愧,安武林在书中写到提到的书,我基本上都没看过,尤其是占本书极大篇幅的儿童文学著作,很多之前都是未曾闻过,这次算是接受了一次常识的普及。

  一本书读下来,真是少不了诸多感慨,其中感慨最多的大约就是,作家中像安武林这样爱书、读书多的,大概不多见。就像曹文轩教授说的那样,从本意说,作家都是写书的人,但并不一定都是喜欢书的人和爱读书的人。曹先生见多识广,所说应该有根有据,所以他接着说,一个作家喜欢书、爱读书,在我看来,是一个美好的德行。这种美好的德行,大约在安武林看来是生活中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

  本书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他写的一本又一本儿童文学我没有读过,但通过这本读书随笔,我觉得这些作品也肯定极为不赖。因为一个作家在写读书随笔时,都有意无意地把读者受众定在学生、儿童之中,可见是有心之人。即使在文章中,所评的不是儿童文学作品,但依旧站在学生、儿童的角度来解读、叙述,完全就像是课堂上循循善诱的语文老师,在解读一篇篇课文。本书第一篇写卡尔维诺作品的《经典的魅力》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谈到经典的创作性时,安武林写到:经典的创作性是无与伦比的,它就像是数学、物理、化学上的公式和定理一样,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在写作中,不把他的读者装在心中,大约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

  本书所收书评,大多是关于儿童文学作品的书评,虽然没有读过,但是却通过安武林的文章,有了找来一读的心思。因为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而重回到童年时光,也是一次极为不错的体验。

  安武林的书评类读书随笔是积极向上的,充满着教育意义,但却不是满篇的说教,而是深入浅出的。曹文轩在本书的序言中说,很多妈妈、很多孩子、很多老师都是看了安武林的书评,才对某一本书产生阅读的兴趣的。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些读者对安武林的信任,在儿童文学之外,他开辟了另一条和妈妈、孩子、老师沟通的渠道。在文章中他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对卡尔维诺、茨威格、巴尔扎克、泰戈尔、歌德等人的热爱,并以文章的形式再三向青少年读者推荐。就像他给说的,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他写泰戈尔的书,说“它搁在我们的书架上,就像是我们从大自然中采集并完好地保存了花朵、露珠、果实一样。我们反复玩味它,就能品出记忆中美好的一切。我想,在安武林的童话作品伴随着长大的童年,他文章的抒情之美,文辞之美,日后回忆起来必定是有滋有味、回味无穷的。

  我把安武林的很多书评阅读对象定义为儿童、青少年、妈妈和老师,完全是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臆测。也许安武林对我这种妄自的臆测早已司空见惯,所以他在《含泪的微笑》一文中,借着评论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时说到:其阅读的对象是不受限制的;每个作家的态度和观点都是旗帜鲜明的。

安武林的这些读书随笔,包括他的一系列童话作品的阅读对象的确是不受限制的,既不是儿童、青少年、妈妈和老师的读者庸俗如我,也捧着他的书读得津津有味,并对“读书,是最优美的人生姿态”深信不疑,便是一种说明吧。

                      选自 : 2012-08-12 信息时报》

     《爱读书》  安武林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小的树
后一篇:爱笑的童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