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武林
安武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662
  • 关注人气:31,9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诗的境界

(2012-02-27 07:30:14)
标签:

儿童诗

雨兰

儿童文学

诗集

育儿

分类: 诗歌

                                    童诗的境界

                                         安武林

雨兰要出一本儿童诗集,嘱咐我写个序,这对我来说是个诚恐诚惶的事情。她本人是个诗人,认识的名家大有人在。虽然我早年也有个诗人的称号,但充其量算个诗歌爱好者,更何况多年以来移情别恋,从事其他的文体创作了,所以心有惶惑。但我也有几分惊喜和自豪感,毕竟我们儿童文学的队伍中又多了一名优秀的诗人,更何况我始终把诗人是高看一眼的。

雨兰一直写成人诗,看看,就想笑。因为她的成人诗中总有一种童话的味道。有童情,童真,童趣,童心,只不过是用了成人的表达而已。她的成人诗,很容易让我想起我喜欢的一个诗人:顾城。我不是说她的诗歌写的像顾城一样好,也不是借顾城来抬高她,而是说她的诗歌中有顾城的那种干净和韵味。所以,她写儿童诗是很自然的事情,几乎也不需要什么过渡。这个意思是说,她天性中有儿童诗人的气质。

像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的灵感和写儿童文学作品的冲动来自自己的孩子一样,雨兰也不例外。她是一位母亲,在育儿的过程中,捕捉到了多诗歌的灵感。这份来自生活中的诗情,让她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真挚,生动,饱满,富有感染力。她既写孩子们的当下,也写自己童年的回忆,种种诗意的精神体验都被孩子唤醒了。像她的《那时》就属于回忆自己童年的诗作。她写自己,写他们那一群人,那一代人,特定的在农村生活的人的童年。写童年的宁静,快乐,讴歌美丽的大自然。很显然,她是有些许的感伤的,有些许沧桑感的。因为那远逝不仅仅是时间,不仅仅是岁月。

那个时候的一切,都是美丽的,洁净的。这种诗意的追忆,很有抵抗现实的意味。至少是对充满缺憾的现实的一种抵抗。这样的表达,我们能从格林厄姆的《柳林风声》中找到答案或者说根源。甚至,我们都可以说,她的诗歌,具有浓烈的怀旧意识。无论是时光的流逝,对往昔的追忆;还是对我们生存环境进行的一种对比。二者都是基于成人的经验。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者的母性意识,作为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当代孩子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忧患,作者明显是忧心忡忡的,这种意识是在对往昔高度赞美和肯定的基础上产生的。

而《睡觉》一诗,把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又推进了一步。如果说《那时》是基于个人的认识和经验,那么《睡觉》就是对他人的观察和关注。一般说来,成人诗人写儿童诗和儿童诗人写儿童诗有个很大的不同,至少从空间感来说,成人诗人的空间更大一些,他们愿意把儿童的生活置放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以及人生空间来审视并进行关照,而儿童诗人更喜欢把孩子置放在学校和家庭以及同龄人中间进行诗意的审视。这也是造成儿童诗人的诗歌纯净些成人的儿童诗丰富些的原因之一。《睡觉》是一个并不复杂的儿童诗,是一个儿童很简单的生活场景,但是,它却能给我们带来很深很强的震撼。生计的艰难,现实的残酷,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无奈,还有恶梦,老人,这首儿童诗就像一幅世态的写真,是一个观察所有家庭的窗口。孤独的孩子,自得其乐的孩子,多多少少都让人有点辛酸的感觉。

雨兰的儿童诗,从题材和类型上看是广阔的,丰富的。如《种》这一首诗歌,属于励志的儿童诗。很多人容易把儿童哲理诗和儿童励志诗搞混淆。其实,哲理诗是告诉孩子们生活或者大自然中蕴含的哲理,励志诗是激越的乐观的鼓励孩子们奋发向上的诗。《种》选择了一组大自然中的优美的意象入诗,表达一个经典的主题:播种,耕耘。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自然都会种下点什么,那么孩子们哪?诗人把求知、朗读、理想、远航等主题都放到阅读这一日常行为中,显得平易,亲切。云朵把自己 /种到湖水清凉的心里,这样的句子让整个诗都飞起来了,飘逸,丰盈。我们看一首诗歌是否具有灵动之气,我觉得从诗歌中找这样的句子不失为一种笨拙的判断方式。其实,我这么说,也是想说明雨兰的诗歌很有灵动之气,这样的句子似乎比比皆是。如诗集中的下一首《邀请》: 邀请刚成年的蜘蛛/把我大好的心情也织进去。

     雨兰的儿童诗歌,大都意境优美,诗歌的味道浓郁。诗人的触角,灵敏而又细腻。她把自己的心放得很低,捶得很柔,像《我有一双幸福的耳朵》这样的诗歌,绚丽多彩,又富有童话的情韵。善的理念,优美的表达,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其实,雨兰的诗歌中,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净的儿童诗,一种是丰富的少年诗。如《做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少年诗,而《我有一双幸福的耳朵》可以算是纯净的儿童诗。这样的细分没有什么意义,唯一的价值在于她的诗歌适合少年儿童读,可以在成长中不断地领会,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文学经验的增强而不断地有所收获。诗意的童年和诗意的少年,离不开这样优秀的诗歌的陪伴与呵护。无论是体验大自然美丽的,如《迎春花》,认识人生的,如《睡觉》,还是吸取力量和勇气的,如《种》,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也许,写诗是需要境界的。悟性,智性,灵性的高低,有时候决定一个诗人诗歌的优劣。但在我看来,雨兰的儿童诗,雨兰的诗歌,是相当出色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草      莓
后一篇:生活如小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