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童话童年童书浪漫想像育儿 |
分类: 随笔 |
听到不少家长愤世嫉俗地说,童话都是骗人的东西,读童话只能让孩子变的越来越弱智。我很不以为然,以为家长根本不了解童话的本质是什么,孩子的童年需要什么,童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能搞清这三个问题,大约家长只剩下羞愧了。
人类没必要为人类的童年感到羞愧,正如每个成人都不必要懊悔自己童年的那么纯真和纯洁一样。相反,我觉得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而且,实际上我们已经享受和体验过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童话所带来的妙处。尽管人类的童年阅读的童话叫做神话,但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和童话为伍的,是童话伴随着我们走过了童年。
我以为,童话是是我们人类原初的想像力。那是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的想像力。如我们的善良,如我们的单纯,如我们的脆弱一样。那个时候,知识和经验还没有破坏我们的想像力。正如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一样。大地所呈现的葱笼和生机,是自然而又繁茂的。童话展示的,就是雪地和雪地上清晰的脚印。善良和邪恶,纯洁和丑陋,如两条道上奔跑的铁轨,而童话的列车就奔跑在这条铁轨之上。一方面,它要呵护我们对于美好的一切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它又要展示这些美好的东西的脆弱的属性。
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一个人童年的时候,他喜欢与动物为伍,喜欢与昆虫为伍,喜欢与小草小花为伍,他会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这是最初生命的特征,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最基本的前提。在他的眼里,所有的生命都会说话,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的色彩。而这,恰恰是童话的主要特征。猫要说话,狗要说话,花朵要说话,小草要说话,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声音的。这是一个人生命必需经历的一个阶段。他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界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一团泥巴一样,他愿意世界是他自己所捏成的那个样子。
除了这种原初的想像力之外,我觉得另一个因素就是浪漫精神了。这些东西,犹如从神话到童话这么一个演变的过程一样。人类的童年到人的童年,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实现转换的,把神话变成了童话。一切的巨人、妖怪、巫婆。。。。。。都是神话遗留下来的种子,它们在童话中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都是浪漫精神的体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同样是崇高的浪漫精神的体现。无论这种精神是多么微弱,它给人传达的力量和惊喜却是很强大的。
《一座颠倒的医院》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它利用变形和夸张的艺术,颠倒了我们现实的秩序和习惯。当然,它包含了成人世界的荒诞的成分,但它本质上是激荡孩子们的想像力的,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它只不过颠覆了一下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这种可能,只能出现在神话和童话里面,以及成人对现实的反抗和想像里面。假如,成人对现实不是那么满意的话,假如成人的浪漫世界和想像世界还有一点鲜活的东西的话,这样的童话无疑是会满足孩子和成人世界的需要的。
《老蜘蛛的一百张床》,需要一百张床的修炼,才能让一只蜘蛛成精。它有明显的神话的痕迹。如果我们还记得那条白蛇和许仙的故事的话,我们不难理解修行二字的含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对理想的一种追求以及所付出的努力。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似乎也可以暗指我们的生活。其实,我们会明白,人类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对得到和失去的患得患失的评价。我们所得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我们失去的不一定是最应该失去的毫无价值的东西。它根植于我们的人生经验,以及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这篇童话应该是这个意思,让我们反思一下,难道友情是应该忽略的吗?难道友情所带来的快乐是毫无价值的以及可以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吗?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假定存在:那就是成精并不是指人的理想,而是指既定的秩序和习惯。
毫无疑问的是,童话是温情和温馨的,因为孩子们的童年越来越短了,我们应该给这种越来越短的童年一种坚强的呵护,或者说保护。换句话说,这是对童年的一种延续。美好而又善良的愿望。童话是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乃至自身最基本的方式。而这种认识带有理想化的方式。就像孩子们还不知道思想和人性这些词汇里面所包含的复杂而又丰富的含义一样。我们还是把一些简单的和鲜明的美好和丑陋展示给孩子们看。如果我们把善良当作软弱,把美丽当作虚伪,那么,童话的确是骗人的东西。真理的本身,就是善意的谎言,但这和欺骗永远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