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林笔下的“童话人物”

标签:
儿童文学作家书友书评育儿 |
分类: 随笔 |
安武林笔下的“童话人物”
——读《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群像》
文/夏春锦
这里的“童话人物”不是童话作品中的人物,而是那些活跃在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界的儿童文学作家们。他们的作品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最早的悦读印记,对少年儿童心智的发育和情致的发展影响深远。他们所创造的诸多人物形象成为文学长廊里闪耀的明星,那么写出这些不朽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家们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呢?我手上这册安武林的新著《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群像》(海豚出版社2011年7月版)通过“艺术摄影”的方式,为我们一一做了展示。
曹文轩说,这是“一本很特别,很有意思的书”。我想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卓然一家,从来没有人如此规模地以这个群体为题材进行写作,安武林是第一个;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它观察角度的特别,行文的生动活泼和语言的诙谐幽默,总能带给你会心的微笑,乃至笑得前仆后仰,我就是在笑声中读完了这部书。
书中最出彩的是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作者企图通过为这些儿童文学作家造像,来一一展示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下儿童文学界的若干现状。这群“童话人物”身上确实有着一些只属于他们那个群体的东西,这一点安武林心里很明白,他说:“搞成人文学和搞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心态上有很大的区别的。如果说成人作家的心是一片大海,那么儿童文学作家的心就是一滴露珠。”“露珠”具有怎样的特点?可用安武林反复品评人家时用到的词作注脚:“清澈”、“纯净”、“本真”、“本色”等。
据我的观感,作者突出地表现了儿童文学作家们的某些个性特征。
童心永驻。童心是所有儿童文学作家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秦文君的童心》一文中安武林说:“她是一个富有童心的人,这个童心是她的性情,在我看来也是人的一种极高的境界。”童心在女性作家身上表现的确实很突出,可以理解为是女性天性和母爱的一种自然流露,另外像伍美珍、杨红樱、小山等无不如此。将童心发挥到最高境界的则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儿童文学家们,像宠爱猫狗的严文井、老顽童任溶溶、怪老头孙幼军等。任溶溶年届九十依旧童心未泯,“喜怒哀乐皆清澈见底,待人接物绝不会做那些皮笑肉不笑的事情。”孙幼军的“玩性”就更大了,到他家做客,他会指着楼下的车说:“看,这是我的车,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有时候还会做出一些“童话举动”来,让人啼笑皆非。安武林对这些老一辈的儿童文学家似乎更多了一层难以言表的情愫,所以他才感慨:“你和这些老人接触接触,就知道什么是儿童文学了。”不仅人有童心,就是作品也是童心的折射。圣野的儿童诗就是“童心童情童趣结合得比较好的一种”,金波的儿歌“格外地富有童趣”,文如其人在儿童文学界体现的更加鲜明。
幽默风趣、阳光开朗也可以理解为是儿童文学作家们童心的外露。这些“童话人物”无不例外地富有幽默感,充满阳光和活力,丝毫不是道貌岸然的说教者,个个都是幽默的乐天派。安武林特别关注他们的“笑”,总是要花一些笔墨去表现人物的笑容和内涵,或“爽朗一笑”,或“笑声清澈而又清脆”,或“哈哈大笑”,这些笑声独具穿透力,洋溢着内心的自足与自乐。
充满诗意。诗意的栖居、诗意的心境、诗意的追求。表现为两点:一是这些儿童文学作家都多多少少会写诗,二是他们的生活原本就是诗的存在。樊发稼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诗人”,“气质和做派都是诗人式的”;傅天琳甚至“把照料孙子当做了她酝酿的一首诗歌”;严文井“他的人生和创作都有一种飞扬的诗意”;圣野“是诗迷、诗痴,是一个活在诗歌世界里的人”;金波的“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界的一座丰碑”;王宜振“过去,他的痴只在诗歌里。而现在,他的诗歌痴在生活里”等等。
安武林用独具特色的笔法,质感而又真实地展现了当代儿童文学界作家们的风貌,尽管他们都是自己的朋友,但他不是一味地恭维,而是尽量多角度地展现人物的多面性。这部书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其实读书即是读人,读人亦是读书,读其书而又能知其人,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安武林所极力推崇和倡导的。如果孩子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拿着该作者的书在两相对照着读,想必会很有意思,会有特别的收获。
看得出来,安武林虽混迹于出版江湖,但他所热衷于的是永恒的儿童文学事业。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还是一位富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儿童文学的阅读推广人。一个以儿童文学为事业的人,他对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家和孩子们的那份心也是坦诚的、透明的、本真的。
后记:给书友寄去了一本新出的毛边本《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群像》,没想到这么快他就读完了,而且还写出了一篇书评,甚是感动。我们俩常常在《社科新书目报》上相见,彼此都发书话和书评之类的文章。所以,建立了文字上的友谊。他是个真正的爱书人,读书人,藏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