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船只

标签:
常新港新书短篇小说天天出版社育儿 |
分类: 书评 |
常新港的儿童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在中国儿童文学的高地上占领着一个神奇的位置,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几乎无人能能与他相提并论。如果我们把他称之为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短篇小说之王”,他定然是当之无愧的。他新近推出的8本新书是从他数百篇小说中遴选出来的佳作,尽管不是他的全部,但足以让我们从中窥出常新港小说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常新港的小说,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读的,至少要深深地呼吸一口,才能潜下心来阅读他的作品。在这么一个轻阅读快阅读浅阅读泛滥的时代,常新港的小说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值得我们大力推崇并阅读。因为,这是对高贵的阅读的一种呼唤,是对纯正的文学的一种守望,所以,我们应该向这么一位作家的写作表示真诚的敬意。
我们常常对文学抱有一种深刻的期待,这种期待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判断。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让孩子们读小说?小说能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什么?那些畅销书给我们提供的答案太过于轻率和简单了,它们会说:我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这个世界上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渠道多如牛毛,完全没有必要让孩子去耗费眼睛和精力去读什么小说。也许,我们把快乐理解得过于简单了,以为哈哈一笑就是快乐,那么这份快乐最好让小丑给孩子们提供好了,为什么还要让孩子们去亲近那些冷冰冰的文字?常新港的小说以清高而又孤傲的姿态提供了全面的回答。如果我们把阅读当作一个挖掘泉水的过程,那么,常新港的小说无疑会给我们提供丰富而又清澈的营养。
无论是《回来吧,我的伙伴》,《球王龙山》,《长夜难眠》,《狗标本》,还是《鱼一样的生活》,它们都闪现着思想的光芒。自从儿童小说进入娱乐化时代以来,小说的思想性几乎丧失殆尽了。我相信每个有阅读经验的人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文学的骨架是靠思想支撑着的,文学性是其鲜活的血液。如果没有骨架的支撑,那么这些血液就会变成乏味的白水。这种思想毫无疑问是对生活的审视,思考。尽管短篇小说因为容量的关系而不能展示宏大的生活场景以及时代的变迁,但它能抓住最闪光的瞬间,最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最核心的东西。像《鱼一样的生活》,干净利落,省略了很多很多繁文缛节的过程,它给我们留下的回味和思考空间是如此巨大。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填充这些空间。这个小小的孩子,女孩子,在鱼和个人的家庭生活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关点。她在读鱼,其实是在思考个人的生活,思考父亲,母亲,以及人生。
我们对于快乐的理解,几乎都停留在喜剧性的肤浅的层面上。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更是儿童文学界的悲哀。像《球王龙山》这样带有对现实无奈感深层揭示的作品,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思考的快乐。对人生真谛认识的快乐。而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巨大的鸿沟,真的那么难以逾越吗?我们是多么缺乏勇气,就连儿童一个简单的理想都无法保护,也许,仅仅是一个言不由衷的承诺或者肯定,我们都无法做到。尽管这是常新港的早期作品,但它所揭示的生活真相却具有深远的意义。也许,我们对亲子共读的理解有所不同,在我看来,常新港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需要亲子共读的作品。因为孩子们需要答案,需要理解生活,认识生活,常新港的作品是给成人留下了巨大的参与空间的,我相信他是抱有这样期待的,所以说,他的小说非常适合亲子共读。
理由很简单,像《麦山的黄昏》这样的小说,难道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吗?两个主人公纯洁的天性不是需要我们这些成年人来保护的吗?当我们抱怨孩子们的童年越来越短的时候,殊不知我们就扮演了一个冷酷的角色,像作品中女孩的母亲,难道不是我们大多数成年人的真实写照吗?常新港的小说有点沉重,但这种沉重是生命中本身应该具有的份量。其实,这种沉重是对生命的磨砺;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能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很多儿童小说中消失了,所以,神圣,崇高,敬畏,生命,磨难,这些庄严的词语都被小说中剔除出去了,但在常新港的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到它们珍贵的闪光。
常新港的小说,几乎可以贴上很多标签,如心理小说,性格小说,成长小说,唯独不可以贴的是浅阅读的标签。他从他著名的短篇小说《独船》开始,就已经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文学理想,服务于现实,作用于未来。这个尺度,能达到的寥寥无几,但他,确实做到了。
博主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