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路儿童幻想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标签:
科幻儿童文学会议张之路转发育儿 |
张之路儿童幻想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6月22日,在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礼堂,500多位小学生不但观赏了一部引人入胜的有趣电影《乌龟也上网》,更跟电影的作者张之路和多位科学文艺与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
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庆祝建国60周年科学文艺发展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张之路儿童幻想作品研讨会”,能选择了这么一种奇特的方式举行,连张之路自己都认为不可思议。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
张之路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他的小说《霹雳贝贝》和同名电影曾成为80后一代人成长中的温馨回忆。20年后他编剧的电影同样受到小观众的热烈欢迎。他是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2006年)和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2005年)。他还是2006年被IBBY中国分会任命为中国推广儿童阅读大使。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小说《羚羊木雕》被选入中学课本。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被选入小学课本。
研讨会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郭曰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共同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会主任高洪波来信祝贺,并指出张之路的科幻创作极具代表性,富有创造性,对繁荣儿童文学尤其是科幻文学创作贡献很大,他希望借助这次活动,能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喜爱科幻文学,也希望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座谈会上,金波、樊发稼、刘可钦、韩松、星河、杨鹏、郑培明、安武林、陈晖、吴岩等多位专家结合张之路影片和小说,探索了儿童幻想作品的多种功能和多维审美价值。评论者指出,科幻文学在当今的科学时代,具有引导儿童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重要作用,而强调科学能够创造奇迹的作品,让孩子减少了面对未来的焦虑,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变化。大家充分肯定了张之路在科幻文学、奇幻文学方面的探索,认为幻想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而张之路的科幻、奇幻类作品恰恰通过有趣的环境设定,立足校园超越校园,立足现实超越现实,立足今天超越今天,所有这些构思所创造的陌生感,满足了儿童的幻想天性。此外,与会者还指出,张之路小说主人公所弘扬的那种匡扶正义、友爱助人的精神,无论在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都是一个正直少年所应有的风貌。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幻想文学的领地,科幻、奇幻和儿童幻想文学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能同时从事这三类文学作品创作者不乏人在,但张之路最先超越纸质媒体进军电影行业的实践和数量,却无人能够企及。几年来,他的幻想类影视《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危险智能》、《乌龟也上网》等获得了华表奖、童牛奖、飞天奖、金鹰奖和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等多项奖励。
影片结束后,孩子们给张之路以热烈的掌声。而他们提出的问题却让与会者深思。今天的儿童本身已经生活在一种想象和现实交错的边缘,在这样的时代,幻想文学的作者如果没有强烈的超越感、没有对当代科技的前沿接触、没有对古典想象力的重新发掘能力、没有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将无法真正让自己的作品满足孩子的需求。张之路表示,希望将孩子们的掌声当作对自己的鞭策,希望能在未来写出更多更好的儿童幻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