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歌的意义

(2007-06-09 09:05:27)
 

儿歌的意义

                  

安武林

 

没有儿歌的童年是无法想象的;没有儿歌的童年是充满缺憾的;没有儿歌的童年是苍白和贫乏的。因为儿歌就是童年的另一个代名词。它就像积木和魔方一样,给予孩子们以梦想和力量。忠实地记录过孩子们的笑声和心跳。所以,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体裁中,儿歌从理论上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黎明的第一道曙光一样,最先点燃孩子们的想象之灯。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孩子们对语言本身的好奇以及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应该是从儿歌开始的。他们对于儿歌的节奏和乐感,有着天然的喜欢。如果我们有兴趣观察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情景:孩子们在背诵儿歌的时候神态格外生动,甚至可以用陶醉这两个字来形容。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就在领略语言的魅力了。谁也不会否认,儿歌有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是其它的儿童文学样式所不能取代的。

 

虽然儿歌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中,专门创作儿歌的诗人并不多,况且,近年来,流失现象又很严重。他们要么去从事别的文学体裁,要么停止创作,要么不愿意投入很大的精力和热情。说到底,一句话,耐不住那份寂寞。这份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文学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恐怕搞儿歌创作是寂寞中的寂寞的事业了。它最能充分地体现这句话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内涵。

 

看到《袁秀兰儿歌集》我很惊讶。我不知道她的创作数量是如此之大,她是如此地勤奋和执著,我不得不刮目相看。据我所知,她还创作童话、儿童生活故事、儿童诗什么的。从创作的角度说,儿歌这个东西很不好写。虽然短短的几行,足以让人“拈断数茎须”了。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体裁中,我唯一没碰过的可能只有儿歌。儿歌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形象生动,要有画面感,还要有音乐感,这是人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我想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这个儿歌,大体而言,一个不具备童心的人,写儿歌是很困难的。它不像其它的儿童文学体裁,其它体裁对童心童趣童情要求不那么苛刻,有时候成人的经验都可以夹带进去。但是,儿歌不行。儿歌就像幼小的生命一样,需要你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心血,去呵护它,去研究它,去热爱它。所以说,袁秀兰是一个富有童心的儿童诗人。

 

我在阅读袁秀兰儿歌的时候,发现她的视野是很开阔的,所选取的素材是广泛的,并没有停留在特定的和局限的范围内。她写亲情像《亲妈妈》亲亲妈妈的脸,亲亲妈妈的眼,亲亲妈妈的头发梢,把妈妈的疲劳,轻轻赶跑。《甜甜的问候》握握手,握握手,我和妈妈握握手;一双大手,一双小手,捧着一个甜甜的问候。写祖国《两个妈妈》 小树叶说,我有两个妈妈,大树妈妈和土地妈妈;小鱼儿说,我有两个妈妈,小鱼妈妈和大海妈妈;小鸟儿说,我有两个妈妈,小鸟妈妈和蓝天妈妈;小朋友说,我有两个妈妈,妈妈和祖国妈妈。 写季节、写大自然《春天》春天来了,带着花香,带着草绿,春天是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鹿。《小草》小草,悄悄地发芽;小草,悄悄地长高;小草悄悄地,保护着大地妈妈。《悄悄地》太阳,悄悄地升起来;月亮,悄悄地圆起来;春天,悄悄地来到,宝宝,悄悄地长高。《时间在飞快地跑》春天在飞快地跑,夏天在飞快地跑,秋天在飞快地跑,冬天在飞快地跑,时间在飞快地跑。写动物《小喜鹊》小喜鹊,叫喳喳,大声说着悄悄话,娃娃听了笑哈哈。《小老鼠》小老鼠,真是逗,紧紧拉着花猫手,想和花猫做朋友。写生活状态《顽皮的小男孩儿》花瓣上散步,草坪上跳舞,树叶上逗留,伞顶上敲鼓,小雨点儿,是个顽皮的小男孩儿。《浪花》我说,浪花,是洁白的云朵;妈妈说,浪花,是大海妈妈微笑的酒窝。《那是许多星娃娃》谁在夜空中,种了许多花,一颗颗,一丛丛,天天闪耀在夜空?噢,月亮姐姐告诉我,夜空上面不是花,那是许多星娃娃。 这些儿歌自然、秀丽、充满童趣。 这说明她的艺术感觉和摄取生活养料方面的能力都是很强的。从生活到文学,期间要经历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虽然这种提炼和升华是必然的,但是只有把心深深地浸润在文学的世界里面,灵感的火花才能时时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人生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诗歌,而一个人只有把全部的身心和热情投入到创作中,才能实践这两句话的意义。

 

袁秀兰是在基层搞创作的一个诗人和作家,这给她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是,也需要她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在她的创作历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昔日的影子。她的作品有一种质朴而又真挚的东西,这种东西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学本身的敬畏,也就是说文学在她的心目中是崇高而又神圣的。在今天物质化的时代,商品化的时代,能这样沉静地写作的人实在是不多了。许多人创作进入了后期阶段以后,最早的那种质朴的和真挚的东西就不见了,这是可悲可叹的。袁秀兰的儿歌具有这种清新的品质,我相信孩子们会喜欢的。而我所揭示的她的创作状态、以及目前整个儿歌创作的状况等等,这些就需要成人来体悟了。我相信这一切是有类比的基础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和自己的理想没有坚定的追求和崇高的认识,怎么可能作出一番成就来?

 

儿歌是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窗口。这个世界美好的声音、色彩,都会留在孩子们的想象之中。它是对孩子们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语言的感知能力的一种开发,毫无疑问,知识的、经验的东西都会化成很柔软的东西,通过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传达给孩子们。我更希望这本书的作者能够走得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