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他们说孩子们的书

(2007-05-26 07:41:26)
 
听他们说孩子们的书
    2007年05月26日    晶报

六月属于孩子。对于儿童应该读什么,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写什么,一直存在争论。我们特意在儿童节前夕找到四位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嘉宾,就儿童文学展开了一场讨论。本周末是六一节前最后一个周末,有很多家长会领着孩子去书店挑选节日礼物,我们也特意推荐了很多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给广大小读者。希望我们的讨论和思考能留给家长和社会,我们推荐的好书能送给孩子。

曹文轩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安武林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张黎明

深圳本土儿童文学作家

桑格格

儿童文学新秀,作品《小时候》引起广泛关注

1

个人对儿童读物的阅读体验,这些阅读对以后创作的影响。

张黎明:为自己孩子看童话写童话

我的童年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外国童话进入中国的很少。我小时候小伙伴们在一起也没有什么童话好讲,讲得最多的是鬼故事,吓得我们晚上睡不着觉。我记得很深刻的一本书叫《蛇岛的秘密》,那是我第一次看那么长的书。看安徒生童话是在1988年了,当时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后来孩子对故事的需求越来越大,就只好自己编故事,逐渐就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路。我是在成人以后才接触到那些经典儿童文学的,才知道原来儿童文学可以那么美,有那么高的水平。

安武林:没有儿童读物的童年

我小时候看的大多是成人书籍,《红岩》、《青春之歌》、《保卫延安》、《苦菜花》之类的,唯一像儿童读物的可能就是民间故事了。后来长大了,搞了儿童文学,才去看那些经典,可是自己的心已经老了,只能很理性地去看了。我很羡慕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书可以看。另外,事实上很多儿童读物其实是适合成人读的,安徒生在死之前,把自己童话集中的一句话“献给孩子们”抽掉了,因为他觉得他的一些悲剧性的童话更适合成人阅读。

曹文轩:有人以“儿童读物”为借口粗制滥造

我不主张写什么专门的“儿童读物”,我也不认为书出得越多阅读质量就越好。我小时候,很小就开始看《红楼梦》,看鲁迅的作品,我相信很多孩子也是能看懂能看进去的。没有必要专门给孩子写书。文学这东西,与门类无关、与年龄无关。文学作品有三种,只给孩子看的,只给成人看的,给所有人看的。专门写给孩子,而成人觉得没有意思的作品,就是有价值,也绝对没有最高价值。而且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有人以给孩子写东西为借口,粗制滥造,作品极度幼稚化。写儿童文学作品,除了带一颗童心外,基本的文学规律文学技巧还是要讲的么。比如美的场景景色描写、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描写等等,这些一般作品里都有的,可是有的所谓“儿童文学作品”里什么都没有了。儿童看这样的作品能有好的收获么?给小学生看和他的作文差不多的东西,他能有提高么?

桑格格:不要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孩子

我出生在1979年,小时候看的很多作品现在还在流行,比如《皮皮鲁和鲁西西》、《丁丁历险记》等等,我现在仍然觉得这些作品很好,我很小就看过《基督山伯爵》,也觉得很好看,我想大人未必知道孩子喜欢看什么,适合看什么,所以也不能把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体验强加在孩子身上,如果那样,那我们一代代看的书都差不多,有什么意义啊。我觉得孩子看的书关键不是在于写了什么,而是在于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心去写的,即使写的是死亡等可怕的东西,只要写的唯美,一样适合孩子去看。我现在长大了,我都不知道我写的书孩子是否喜欢,我只知道对于有童心的大人来说,它是有吸引力的。

2

对今天中国儿童读物市场现状的看法、评价和建议。

张黎明:出版儿童读物需要良心

我觉得首先是西方、外国的冲击很大,很多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西方、日本等国的漫画、童话。其原因很复杂,我觉得主要问题一是渠道问题,中国本土儿童读物发行推广的渠道不畅,还有就是现在这些儿童的父母很多出生于70年代或者80年代,他们成长时期接触大量西方文化,于是现在仍然以西方儿童读物为优秀读物。另一个问题是中国本土的创作很弱,缺乏经典,让人无从选择。这种情况下,种种恐怖、阴暗的读物大肆流行也就不足为怪。因为如果说成人文学市场可以因为成人的判断能力自行调节的话,儿童就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而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阴暗的一面,很多无良书商就是利用这些阴暗来赚钱。而儿童互相之间模仿攀比又会增加这些恐怖、阴暗的读物的流行速度。所以在市场机制下,如何凸显良知是个大课题。就目前来讲,儿童读物的出版发行写作有时候真的是个良心活。

安武林:说本土创作不景气者是因为不了解

目前中国的本土儿童文学创作是很繁荣的,说现在的本土儿童文学创作如何如何不景气的人是不了解儿童文学。首先,部分孩子受大人左右,不太了解,其次,就是有很多孩子了解,他们也没有发言权啊。再有就是部分作品的实际水品与市场发生倒置,许多作者刻意迎合儿童,而不讲良心,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市场很好评价不好,生产出很多媚俗媚儿童的书来。现在有很多经典啊,曹文轩的《草房子》、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等都是经典么。说现在没有经典,很大原因是每年一次的专家推荐中,推荐书的时候,专家们不了解也就不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懒懒地说一句“儿童文学作品没有好书”就过去了。这样下去,就是再出一些经典,还是会有中国儿童文学不景气的评价。

曹文轩:为现实找一个理想出口

中国现在的儿童文学创作水平不够高,原因是因为整体的文学创作水平都不够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法通过政策改善。我想整体水平不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都太在乎自己所处的时代了,太在乎自己的民族文化了。他们不是把这些文化融入自己的血脉中,而是在写作的时候刻意地追求表现时代特征和整体文化。因此,他们写作的时候努力追求所谓“真实”,写自己看到的东西,当下发生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和新闻有什么区别?作家是要关注当下,但作品与当下的关系绝对不应该是实录,而应该是精神上和气质上的联系。我举例子,你满怀责任感地描写一个下岗女工,我写一片风中的树叶,难道你起到的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就一定比我强么?肯定不是这样。这是一个真实观的问题。经典的写作就是要为现实找一个理想的出口,文学与现实一定是有区别的。

桑格格:不要刻意追求深刻

现在的本土创作有一个问题是作者老想把主题写得很深刻,上升到一个什么高度。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的,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好了,关键的问题其实不在于你讲了什么传奇,最后输出了什么观念,而在于讲述的整个过程,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述,因为对孩子的影响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

3

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安武林:推广不够影响较小

每一个国家都有反映本民族特点的童话。比如日本,他们国家汽车工业发达,他们就出了《四驱兄弟》这样的书,德国受传统影响,童话里有很多巫婆、巫术之类的内容。中国的传统实际就是神话和民间故事。从世界角度来讲,中国的童话推广做得不好,虽然本土创作在中国市场还有优势,但是很难走出去。其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市场整体不够大。中国孩子很多,但书的发行量上不去,而美国日本这些国家,一部作品的发行量动辄上百万,在进入中国前,出版发行机构已经赚到足够的钱,有实力做推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