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先生一次性推出了他个人的儿童文学精品系列,多多少少有点自我总结的意思。这种总结不同于那些作家文集的总结,它是作家本人精益求精、不断筛选的结果。一个人一生能有多少精品呢?一首诗,一篇散文,一本小说?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而金波一次推出了五本,多吗?不多的。对于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文体上都有建树的作家,五本实在是不算多的。更何况金波是一个对文字非常苛求的人,挑剔的人,甚至是迷恋的人。艾米丽、狄金森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我觉得用在金波身上也是非常合适的。她说:“字句加热沸腾也会有甜美的口感。”
金波是以写诗而在儿童文学界闻名遐迩的,早年他还写过歌词,所以,人们习惯上把他称之为诗人,这多多少少会让他产生一点委屈之感。就像人们知道美国诗人艾略特,而不知道批评家艾略特一样。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习惯不仅会给人造成根深蒂固的印象,而且也容易给人带来偏见。《让太阳长上翅膀》,是金波的诗歌集。尽管这是一个诗歌没落的时代,但是诗歌的美和诗歌的精神却依然在闪闪发光,融进了我们的血液之中,我们的生活之中。金波的诗歌,语言精炼,简洁到了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这种对语言苛求的个性和特质,波及和滲透到了他其余文体的创作之中。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说,阅读诗歌,会给人对语言的运用带来莫大的好处。金波本人应该是一个最大的受惠者。另一个是,对培养想像力大有益处。他的诗歌,精致,富有音乐感,能给我们的儿童提供典范的诗歌读本。一个孩子从小没有沐浴过诗歌的芬芳,是不可思议的。
而《和树谈心》是金波的散文集。他的散文,恬淡,优雅,精致,富有诗意。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两个层面的东西。一个是爱心,另一个是童心。除了那些人所周知的艺术特色之外,我觉得散文是生活化的艺术。如何让生活变得艺术化一点,散文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它均有指导或者帮助之意。爱心,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瓦尔登湖》、《林中水滴》、《蒙田随笔》均为我们做出了典范。金波的散文,实际上就是给孩子播洒爱心的。卡夫卡多年以前就抱怨:人类有两大缺点,一是缺乏耐心,二是漫不经心。而我们现在的孩子,缺乏的则是爱心和童心。金波的散文不会让孩子们产生敬畏感,他给孩子们的是亲和感。他所选取的素材都是很细小的细节,一片落叶,一朵花,一张贺卡,都是孩子们能够感知到的生活细节,甚至是熟悉的生活小事。所以,他的散文是别具一格的,而且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选进各种教材。这便是对他散文最好的评价和最好的证明。
《乌丢丢的奇遇》是金波的一部长篇童话,在我看来多多少少有点经典意味的童话。他擅长于写精致的短篇童话,而这一本大大超出了我本人的意料。这当是他多年积淀的结果。厚积薄发,是老一代艺术家、作家的一个美德,但却不是现在青年人的追求。我们当下的童话,是经不起一个诘问的,现在童话中民族化的东西在哪里?这条路该如何走?金波的这部童话我觉得是有借鉴意义的,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的。我们全社会都在呼吁,我们文化中很多优秀的、民俗的东西都遭到了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那么童话是不是也应该肩负起一点保护或者说发扬的责任?我毫不怀疑金波的这个长篇中有怀旧的成分,但是,怀旧的情结恰恰是人类解不开的一个结。我一直在推崇这部童话作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是生命写作的一个标本。其中,作家多年的生活积淀,艺术的经验,对文学的追求都涵盖其中。成人之所以不太喜欢儿童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看不清作家的那一张脸和他的生活经历、乃至各种人性的要素。
《追踪小绿人》是金波的另一部长篇童话。与厚重的《乌丢丢的奇遇》相比,它是相对比较轻松,轻快,温馨。前者给我们以触动和震撼之感,后者给我们以愉悦和清纯之感。《追踪小绿人》讲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讲人对大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的一些后果。这种后果是人性化的童话式的后果。全书的语言,如诗一样地排列着,干净,利落,有节奏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此书是原来出版过的,后来进行了扩充,大约花了半年之久的时间。其实,新补充的内容没有几个章节的,足以见作者写作态度的严谨。但是,作者扩充的内容与原来的部分浑然天成,看不出任何嫁接的成分。如果采用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我宁愿把《乌丢丢的奇遇》视为一条奔腾的大河,而《追踪小绿人》就是一条清澈的小溪。二者都是优秀作品,但不可同日而语。《乌丢丢的奇遇》给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追踪小绿人》给人的美感是阶段性的。这个意思更重要的是想表达:二者的读者对象略有区别。
《影子人》是金波的短篇童话集。在儿童文学界,不知道什么人轻率地把童话分为“热闹派”和“抒情派”。这个术语被使用了很多年,滑稽而又可笑。按我的理解,如果按照字面的意义更科学地下定义的话,有热闹派,那另一派必然是冷清派了。金波的童话是属于抒情一派的,实际上抒情派强调的是唯美的感觉,语言优美,意境优美,故事性相对弱一些。这一派世界上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安徒生,而林格伦则属于热闹派的。如此一比较,读者就不难理解金波短篇童话的风格和特色了。金波的童话,很有诗化的和散文化的特点。它的语言上的魅力和艺术上的魅力是热闹派童话是无可比拟的。它能提升人们的阅读水平和培养人们良好的艺术感觉。我们常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非常遗憾的是,很多作品让我们看不到语言的特点和语言的魅力。
一个人总结自己的时候,感情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可以历数家珍一般检阅自己的作品,回忆自己创作的甘苦。忧的是,迷恋文字一生,所写的精品也不过如此而已。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那些自大狂和浅薄之辈而言,虚妄的自恋会让他们找不到艺术的良心的。而金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如其人的诗人、童话作家、批评家。尽管他一生著作等身,但我相信他会诚恐诚惶地自问自己:精品是不是选得多了点?是不是有些作品选得还不够精?其实,不用这样来推测他了,他历时一年多才选出这么5本书,等于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们答案了。孩子清澈的眼睛是不容欺骗的,尽管他们没有文学的经验和阅读的经验,更不懂得如何去比较,但有良知的作家和批评家会让你真正沐浴在文字的芬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