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武林
安武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380
  • 关注人气:31,9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寓言文学书籍出版情况的现状

(2006-10-20 11:59:48)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12月分在北京开年会。樊发稼会长让我做个发言。今天早上,才结尾。我们北京集团有个《编辑资讯》杂志,人家约稿。这篇也给了它。
    请朋友们提提意见。
 
 
 

中国寓言文学书籍出版情况的现状

2006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上的讲话

                                   安武林

中国寓言文学书籍出版的情况,令人十分忧虑,形势很不乐观。几乎很少有出版社把寓言文学的书籍列为出版计划。除了少数的年选之外,个人的集子的出版极其困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原因造成的,也可以说综合性因素造成的。下面我想从出版、创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形成寓言出版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出版社是如何嫁接和扩展寓言文学书籍内涵的。

在市场上,尽管寓言文学的书籍出版很困难,但我们依然可以零星地看到一些寓言书籍。但这些寓言的书籍,已经和我们作者的关系不大了,更多的侵入的出版者的出版理念。这些寓言书籍,一般都有以下特点:一,嫁接,此类寓言书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和企业管理结合,和人生励志结合等等。这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寓言文学书了。寓言在这里扮演的是由头的角色,或者说是一种切入的形式。此类书如果做得好,就可以成为畅销书。我们看到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等,在我看来就是寓言嫁接出来的的书,但它表达的是其他的内容。二,增加含金量。这类寓言书基本上还保持着寓言文学的特点,因为是多人的合集,且风格多样,所以有含金量,有的出版社出版此类书纯粹是为了打品牌,树立权威意识。但此类书,按我个人估计,发生量一般都在10000册左右。三,借势。这种类型的寓言书,一般都会寻找销售点,比如说,和小学生新课标联系,或者和小学生课外阅读联系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点,此类书一般出版很困难的。四,赏析和导读。除了第一种寓言书的读者对象是成人之外,后三种读者均为少年儿童,所以,赏析和导读有一种附加值。它能起到推广的作用。也就是说,具有了实用性。五,就是自费书了。

  出版难的原因之一:文体的局限性

  我们说,每一种文学的文体,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寓言同样不会例外。从世界寓言文学和中国寓言文学的历史来看,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寓言一直停留在继承的水平上,绝少有创新和发展。无论是形式,还是创作手法。这是指整体水平而言的。我们从诗经开始到我们的现代的白话诗,诗歌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寓言几乎没有。这种文体的局限性,毫无疑问会带来读者的审美疲劳。

从出版的角度看,是非常有意思的。前些年,童话书的出版,是非常繁荣的,但现在,风水倒转了,几乎成了小说的天下,或者说小说一统天下。很显然,这里面也有文体的局限性的问题。童话是幻想的,小说是写实的。现在的人都很急功近利,想象力严重缺失。人们越来越关注现实,所以,这也是童话文体的局限性所限。现在很多作家都放弃了童话的写作,而去从事小说的创作了,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出版难的原因之二:寓言的创新问题

  在上一届年会上,我们就谈到了寓言文学的创新问题,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写作技巧的创新,还是形式上的创新?我们都没有达成共识。因为也不可能达成一种共识。因为每个作家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大家在创作中去摸索,去尝试。但我们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很多小说作家已经从寓言这里借鉴走了不少东西。

比如说,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再比如,曹文轩。我在给曹文轩先生的五本书写赏析和阅读指导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有不少小说也可以称为寓言式小说。寓言的寓意,寓言的文学功能,都在他的作品中有充分体现。在我们寓言作家圈内,我对马长山先生的寓言就很欣赏。一方面,他有探索精神,敢于创新。另一方面,他从幽默小品、笑话、段子、漫画等等那里借鉴了不少东西,而且走和其他文体相结合的道路。

出版难的原因之三:读者的审美疲劳。

我们的寓言几乎是一成不变的,至少在形式上是如此的。寓言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功能,都可以从其他的文体中找到。我们都知道,任何词典都是需要不断修订的,其中包括一些文学名词的意思,还有其中的内涵。这是因为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在变化。我们的语言也在不断丰富。

我们不能抱残守缺,死守传统。尽管这种变化会让我们感到心疼,让我们排斥,但我们还必须要面对现实,超越现实。我们可以从诗歌史的演变中,看到这种文学形式的变化。这是一种必然。长期以来,我们对寓言的诠释中,就有这么一条:短小精悍。那么,我大胆假设一下,我们的寓言是不是可以写的长一点?像散文一样长,像小说一样长。

我记得张炜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九月寓言》。毫无疑问,寓言的有些特点被他巧妙地借用了。那么我们当作一篇寓言来看又有何妨?读者对寓言的审美疲劳成了寓言出版难的一个硬伤。

出版难的原因之四:内涵丰富性没有得到作者的重视。

   寓言,按照本意是文章短小,故事精炼,但寓意深刻。我没有作研究,但我个人认为,我们寓言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它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多是那些政客们或者说文人骚客游说之需要而出现在文章中的。而有些寓言,则是神话的传说。

而我们现在的寓言,从读者定位上看,分为成人和儿童。儿童的寓言,道理浅显是应该的,因为他们的理解力还存在问题。而成人的寓言,如果浅显,那么成人是不愿意看的。我们现在的读者,和从前的读者大不相同了,因为他们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了。如果喜欢读抨击时弊文章的读者,他们会去读杂文。喜欢哲理的,就去读哲理散文和哲学著作去了。喜欢故事的,就去读小说和故事。从阅读的角度说,寓言处在一种不尴不尬的地位。

道理浅显,内涵不丰富,基本成了读者一种对寓言的看法。

   我们的对策

     在出版难的原因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整个寓言文学的现状,以及艰难的处境。我以为这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好事。因为它孕育着超越的契机。我觉得如果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这些作者是最主要的动力。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有探索和开拓的精神,要有创新精神,要善于从别的文体中寻找营养。我以为,除了那些专门搞研究的人之外,搞创作的作家,还是应该读书杂一些。另外,还要走与其他文体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道路。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大家不用担心,会担心寓言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立性不会存在,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那么读者就会对寓言刮目相看,而且,出版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