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走出牌局,已经是子夜时分。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翻朋友圈,看见了大宝在教师节写给她小学杨老师的一封信。四百多个字,不长,平常的话语。这是我见过的大宝最长的文字。我很意外,意外的不只是第一次读她的“长篇大论”,还有她在信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和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温暖。当然,我对大宝的感恩情怀也感到意外,她毕竟是一个刚刚踏过初中门槛的中学生,脖颈上还系着红领巾。这个年龄的孩子,记事也容易,遗忘也快。
姥爷在大宝的微信下留言:“真的很感动、很激动、很意外。大宝真的长大啦!再不能把她当作一个小屁孩了。”过去,我曾给大宝写过一点文字,大都是放下了成人的身段,尽可能地用适合她学龄段的语言来表达。这次读了她写给老师的这封信,发现自已过去对她的认识,错误得一塌糊涂。
姥爷有一种无法自制的冲动,一定要立马记下此时此刻的感受。
窗外,星辰居上,星光影影绰绰,手机屏幕上,大宝的这封信中的每一个字,也仿佛是点点星光在闪烁。
大宝是一个善良、乖巧的孩子,也是一个用真心做人做事的孩子。杨老师说,她读这封信时饱含热泪,而且还用“字字珠玑”评价了大宝的这封信。“字字珠玑”是美誉,言过其实了,但撇开文字,就情感表达而言,说它是字字珠玑也不为过,想必杨老师读这封信时,也会感到“珠玑”的珍贵。她说,“孩子,谢谢你的细心睿智、善良和宽容”,“是你们包容了我,我不能辜负、也不敢辜负你……”这里没有教师的威仪,姥爷也由此想到了“亦师亦友”四个字——尽管大宝还是一个“小屁孩”。
姥爷在信中看到了大宝小学阶段诸多的成长细节,以及她成绩滑落、老师耐心帮扶,甚至责罚中的心路历程。这些细节在信中没有直接的描述,它都隐藏在字里行间,闭着眼晴一想,画面中的人和事,仿佛就要蹦哒出来。
这封信没有空泛的恭维,也没有廉价的感谢,每一句话似乎都可以还原成一幅画面。在这幅画里,姥爷能看到大宝三年级成绩下滑时老师的焦灼,也能看到大宝本人的自责、愧疚。姥爷想,大宝必定是用真心写的,也是用真心记住以往的,不然,师生之间哪有这般情真意切的真情互动。
很值得庆幸,大宝生活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从不在家里对任何人做负面评价,对社会的阴暗面也没有一般家庭惯常的牢骚,他们呈现给大宝的总是人间美好的一面。姥爷从没担心在这种教育环境的淘洗下,今后大宝会成为一个不能识别构陷、不能应对险恶、不能客观面对世界的理想主义者。
因为姥爷坚定地相信两点。姥爷相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智慧,他们会把识别能力的培养,隐藏在言传身教中,他们比姥爷更懂得润物细无声的侵润比单刀直入的声色俱厉更有力量。其次,姥爷相信大宝的心慧,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一天比一天丰富,大宝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识、见悟。关键是姥爷们要学会用自己的阅历优势、知识能力优势,影响大宝们学会用清澈的目光看世界,用人性的善良对待身边的人,至于今后他们如何解读这个多彩的世界,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总比前浪强。这是势能的魅力,也是规律的力量,不得不服。
可喜的是,善良似乎就是大宝生命中与生俱来的底色。她不吃独食,能予人方便,会心疼人。
大宝五岁的时候来襄阳,我们带她去儿童游乐场,她把食物主动分给素不相识的小朋友,还奶声奶气地说,好吃的要大家一起分享。玩玩具,她疯了一样地玩,但从不刻意和别人抢,而是主动让比她小的朋友。有小朋友磕碰了,哇哇大哭,她走过去一边拍人家的背,一边说,哭什么呢?一会就好了。
有的家长说,咋教的?这娃儿太懂事了,太乖了。姥爷和姥姥站在围栏外,看见大宝的这作为,打心眼里高兴。
有时候,大宝很会装,很会表演。大概是大宝四、五岁的时候吧,她去广州,姨姥姥在一家叫“渔家新村”的酒馆宴请他们一家人。酒馆有些高档,是专营海鲜莱品的。一盘干煸长龙(蛇)上来了,她吃了一口,脆脆的,又很硬,她吃得有些吃力,咬一口,眉头就皱一下。“龙”肉在嘴巴里滚了几个回合,还是被她硬生生地吞了下去。
我们都晓得,大宝的这口“龙”肉吃得有些勉强,姥姥还是明知故问地说,珠宝宝,好吃吧?
大宝直点头:“好吃。好吃。”
一桌人都大笑,大宝也跟着笑。
事后,姥姥逗大宝:“明明晓得不好吃,为什么要说好吃呢?”
大宝一本正经地:“人家花这多钱,说不好吃,人家会不高兴的。”这话把姥姥说得一愣一愣的。
舅奶奶走的时候,大宝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八宝山奔丧,大宝的表兄也在场。表兄长大宝几岁,好动。火化那天,表兄在灵堂里嘻嘻哈哈,手脚也控制不住。大宝一把拽住表兄的胳膊,小声说“别动”。表兄说,想笑。大宝又说,把头低下,要装的。
他们兄妹都还小,童言无忌,谁也不觉得他们的对话不合时宜,或者有辱孝道。事后,我们把她的这类事当趣话说,每说一次都笑一次。
大宝吃“龙”肉的心口不一和奔丧时的“装”,都属童稚趣话,作为一个四、五岁的小屁孩,你说她随机应变也好,善察人色也罢,但能把话说到能让人开心的份上,你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种能力。
姥爷则认为,凡事设身处地为别人想,能用自己不刻意的表达,让别人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语言的温润和情感的温暖,这不仅仅是能力,更是一个人的胸杯和素养。大宝或许还不懂得这个道理,但她正在这样做,而且做的还很妥帖,这不能不说是个好兆头。
人们常说,说话是一门艺术。这话沒错,就纯技巧而言,会说话和不会说话,是一个技巧问题,人们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要学会说话,不然,不中听的话也能杀人的。说话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活吗?不尽得!沒有情感参与的花言巧语,只能迷惑一时,真正能打动人的是语言背后的真情实感。哗众只能取宠一时,真正能直抵人心的是真情互动。
生活中,有许多人好像天生就是“怼”的性格,凡事则怼,他们不懂得恭维人,不善于分享别人的幸福,非要显示出比别人高明不可。其实,他们未必不晓得这样不好,但习惯成性了,怼,成了他与人互动的常规自选动作,而且还大言不惭地说,我这个人真实、本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错了,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不是所有的真实、本真都是正确的、合乎情理的。老虎吃人是老虎的真实本性,吃人是对的吗?虚假的东西是真正的假,虚假就是该提倡的吗?只有饱含善意的真实,才是生活需要的。
虚伪、霸道、自以为是很不好!这样的人很不好打交道,姥爷很不喜欢这种人!
大宝上初中了,给小学老师写信表达敬意,是回馈恩泽的一种形式。杨老师的教诲是她的职业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她的批评和责罚,大宝在怨恨一时之后理解了杨老师的苦心孤诣。所以,姥爷很看重大宝在信中不加任何粉饰的真诚。这份真诚来自于她善意地领会了老师曾经的责罚,来自于大宝对老师教诲的铭记。希望大宝记住杨老师们的恩泽,他们是你的蒙学之师,你的学生生涯的第一步,就是你的双脚踏在他们的肩膀上,从他们的怀抱出发的。
姥爷喜欢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品质,也希望大宝能做一个永远与善良同在的人,但姥爷还要说几句关于善良的“题外话”。
善良是人性中至纯至美的品格,有时候,善良也会遭遇到伪善、欺骗的围追堵截,它们的无良往往会让善良遍体鳞伤。有的人,当他的善良被践踏后,从此便用灰色的目光打量世界,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善良的人被中伤之后,依然相信善良,并一如既往地善待一切可善待的人和事,这是洞察人性之后的宝贵定力。生活中有大善大爱的人是极少数,但他们不残害无辜,对人对事有悲悯之心。这本身就是善良。
开宗明义地说,人之善可敬,陷于善而为善而善可悲。也就是说,善良要有底线,要遵从公序良俗。所以,姥爷历来不喜欢以德报怨的做法。这不是高尚,这是傻!是愚善!要知道一些穷凶极恶的人,心里永远都装着严冬的冷酷,不是善良的脉脉温情就能感化的,不然要监狱干什么?要刑场干什么?农夫的傻,就傻在辜负了自己的体温,以为善良的温度力大无比,结果丢了自己的性命。
善良的人记性都不好,伤口还没结痂,往日的疼痛就忘了个精光。农夫是这样的,姥姥也是这样的。所以,善良的人要学另一种技能,就是学会保护自已,用牺牲自已人格尊严为代价的乐善好施,就是是非不分,为虎作伥。
我们要坚守的底线,就是不要怀疑善良,相信善良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最起码的道德基石。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说伤害人的话,不做伤害人的事,即便自已受了伤害,也不要以暴制暴,以恶惩恶,社会不应该戾气横流,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2020/09/11凌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