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飞翔,永远没有终点

三月十二日二十一点五十五分。大宝发了一条标题为“一天终了”的微信。这天是星期四。此时,作业该做完了,或许是身体训练的规定动作做完了。大宝长舒了一口气,在手机上戳了这四个字。
这一天终结了,安然入梦后,明天又要出发,起点就在晨曦中。太阳出来了,大宝与太阳同在地平线上。太阳冉冉升起,大宝披着霞光又开始新一轮的行走。
小学生的生活很有规律,只是大宝有大强度的身体锻炼、击剑训练和比赛,她的行走是负重前行。她快进入毕业季了,一路顺风顺水,不仅学业优秀,在剑坛上还是个硬角,收获了不少奖牌。剑事的训练和比赛,很苦、很枯燥、竞争很激烈,大宝并不觉得苦,反倒觉得这是应该有的磨练。这是敢于飞翔、善于飞翔、乐于飞翔的特质。姥爷、姥姥很欣赏。
跟大宝谈人生,为时尚早,要不了几年,凭她的慧心,她定会比其他同龄人更早地思考这个问题。
消极的人说,人生就是一次流浪。这是颓废的心理,胸中无大志,眼里无目标,就像一条流浪狗,走到哪算哪儿,吃嗟来之食,困了倒头就睡。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把人的一生当作一次没有回程的飞翔,而且永远沒有终点。即使歇脚,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写到这里,姥爷想到了一个画面。姥爷把大宝幻化成了一个背着旅行包,向着阳光行走的旅人,她的目标是远处那个最高的山头。身边风景正好,飞瀑、危崖、静水深潭的美景,大宝看过、赞美过,都不曾停下脚步。累了、疲乏了,古道边、长亭外,小坐一刻,为后来的进发囤积更大的能量。
这是姥爷的假想画面,但不一定不契合大宝的生活实际。大宝九岁才开始习剑,远超过了习剑的黄金期,起先练花剑,中途又另起炉灶练重剑,中途改弦易辙,意味着心理、体能、技法上的重新调整,要想获得出类拔萃的成绩,唯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大宝一个月磨破一双鞋,脚趾甲练脱了,也不吭一声,贴上一张创可贴,还笑嘻嘻地把脚伸给奶奶看:“呵呵,比我的脚趾甲还好看。”皇天没辜负大宝的勤勉和努力,每一次比赛都有骄人的成绩。
对此,姥爷很心疼,又很得意。姥爷不断在朋友圈里发布消息,让更多的人分享大宝的进步。“中国第八”、“中国第六”、“世界第四”、“北京冠军”,一拔接一拔的好消息,飞鸽般向我们扑过来,我们不能说应接不暇,但至少觉得大宝的进步让我们觉得猝不及防。姥姥高兴了,急不择言地说:“这娃儿神了!”她也觉得这话有些过,立马改口,文诌诌地说,“未来可期。”
大海有边,宇宙无涯。战斗正未有穷期。所有的成长和进步都伴随着挫折,甚至苦难,唯有矢志不渝,才能涉难而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这是古代从军人征战沙场的誓言。他们面临的环境是险恶的,意志却是坚毅的。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边塞古城萧萧,玉门雄关关隘重重,守边战士百战不殆,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回乡。而李白却用另外的诗句表达对胜利的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风帆,横渡沧海。
诗人已经作古,但精神永在,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是人神共赞的鸿鹄之志。大宝还小,也许还难以完全理解古人这些边塞诗的全部含义,但自小立志,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小目标,未来未必不能鹰击长空。这个过程叫精进,也叫养成。相信大宝能在这精进、养成中,成长为一只敢于穿云破雨的雄鹰。
许多人
在成功和荣誉面前,会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就是至尊至大至伟的大神了。免子输给了乌龟,千金败给了四两,都是盲目自信惹的祸。天外有更大的天,人外有更强的人,说的就是老子不能成为永远天下第一的道理。正如流行语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一首诗,“一个人站在山头说,我是王者。大山说,你是爸爸肩上的孩子。”这是一首哲理诗,大宝应该能读懂其中的含义,如果把它当一个动态的场景来想像,大宝也应该能还愿其画面——王者收起向上扬起的双臂,羞愧难当。当他看见脚下的岩石,似乎懂了,自已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踩在父亲坚实的肩膀上,自已高高在上,但有更高的山峦耸立在远方,自已只不过是一个跋涉者,真正的王者是疲倦之后仍然行走的人,他要攀登的永远是下一个山锋。
王者的脚就是雄鹰的翅膀,只有飞翔,没有终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