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行为不端的领导,多与权色相涉,要么倒在钱眼里,要么栽在两腿间,权色二字似乎成了这些人的死穴。这位失窃55万元的领导,是否也会因此而难逃一劫,不能妄下结论,但与此有关的“领导”、“55万元被盗”、“女下属”三个关键词,却又让人浮想联翩:这宗迷案也许又是一出由小偷、情人的叠加身份闹出的反腐折子戏,剧情所演绎的可能就是领导失窃背后的权力失节。
小偷偷钱的事,也就是一桩“狗咬人”的平常事,算不得什么新闻,而领导家衣柜里的55万元被一个女下属“顺手牵羊”了,就有“人咬狗”的新闻价值了。在诸多亮瞎眼睛的新闻元素面前,公众难免要发出疑问:如今的金融服务机构比公共厕所还要多,服务也算便捷,领导何苦把55万元放在衣柜里。这不符合基本的思维逻辑和普通人的选择习惯。其二,女下属为什么有上峰家的钥匙?她哪来的豹子胆,竟敢胆大妄为地在太岁头上动土。疑问终究是疑问,谜底还在警方的智库里,但官场的许多权色交易的图谱,又让公众对这起偷案的联想狂放起来了——
许是这位“某领导”和一些贪官一样,患了同样的“官心病”,不患寡,就患藏,钱嘛,得之容易藏之难。55万元也许就是来路不正的贿款,再说,如此大的数额,如此显赫的身份,岂敢实名存之?不得已只好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心里才踏实。至于女下属为甚有上司家的钥匙,又是什么原因让她铤而走险,其原因似乎不怎么复杂。从惯常的权色肉搏路线图分析来看,大抵都是如下的套路——权色之间从相互抛媚眼、媾和、资源共享,直到各有所得的双赢,整个功利化过程中,都充满了赤裸裸的欲望。当然,在彼此的利益混搭中,不排除某某领导有“日后提拔”或者正名上位的许诺。但品相再好、级别再高的官人也不是神算子,权力毕竟不能绝对管控庙堂的变数,女下属的期待一旦幻化、破灭,捞点银子便是最实惠的选择,于是,给你个措手不及的偷你没商量,反正偷的是你不干净的钱,量你不敢报警。
至于女下属如何巧取到领导私宅的钥匙,想必不难。情浓时刻,有多少反常规、反常识的事不可以呈现?现实早已经给公众提供了太多类似的版本,还需要苦心孤诣的模拟吗?比如在温馨的枕头边,在欲仙欲死的抱团狂欢中,或者某个没有阳光的处所......其行为虽然有些龌龊,但细节却是香艳的。
丝毫不能怪罪民众的狭隘和多疑,眼下,贪官们“最头痛的就是藏钱”的“官心病”和管不住的下半身的过往,给公众提供了质疑权力的现实理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世俗心理,自然不肯放过贪腐的蛛丝马迹,在反腐机制没有走出绠短汲深的困境时,公众的质疑对权力失节这匹野马,无疑是一根不可或缺的缰绳。同时,现代政治学的常识也告诉我们,在权力腐败问题上,所有的“无赖假定”与法律上的疑罪从无一样,具有天然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因为谁接近权力,谁就有条件成为乱使公权、侵蚀公共利益的无赖。
舆论宁可相信这起案件就是一件简单的入室窃案,在真相没有抵达之前,下属和领导的偷与被偷,被放大到拷问权力失节的高度,其意义已经超然于事件本身的细节真实与否,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官员的财产公开制度如何从公共话语平台走向制度设计,在汹涌的民意诉求和体制对抗的困局中如何突围,使官员在制度面前不敢贪、不敢隐匿财产。不然,总会有“小偷反腐”的活剧让我们的反腐机制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