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牟县公车拍卖作弄公众太离谱

标签:
中牟公车超编拍卖程序杂谈 |
河南中牟县公车拍卖作弄公众太离谱
吊脚楼/文
这条新闻触动了敏感的公众神经。截止到今天下午一点四十分,已经有31685条留言,我所看到的几乎全是骂言。别怪公众太苛刻,只是做法太离谱,小商小贩坑蒙拐骗也就罢了,党委和政府部门联手愚弄公众,就玩大了,“秀”过了头。
这则消息至少有两大看点。
一是程序作秀。据消息称,牵头部门是专管“红线”的县纪委,承办部门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龙头老大——县国资办,由这两家主事拍卖超编公车名正言顺,县纪委管程序监督,国资办管业务流程,可谓天造地设,给人不失正统的印象。具体操作也是按规则的方向走,从5家有相应资质的拍卖公司随机抽取,由专业公司评估资产值,随即密封标的,拍卖时现场启封。拍卖前对拍卖车辆实行两天预展。整个程序严丝合缝,看不出一点瑕疵。
按一般规律,科学的程序,大都会产生公正的结果,遗憾的是,拍卖结果不给程序长脸,也没给足两家主事部门的面子。既然程序链的衔接没问题,却又出现了公众所唾弃的结果,那必定是其中的某个环节有猫腻。这责任是评估公司的,还是其他“有关部门”,明眼人一看便可知分晓,不是相关专业公司蓄意“注水”,就是他们被“注水”。
二是资产增资。超编的43辆公车全部成交,参加竞拍的有40余家,全部成交,成交额39.11万元,增资率53.2%。诡异的是,政府用公车,即便不是百万豪车,起码也是十几万、二十几万好车,再高的折旧率,一辆车的价格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为什么中牟县只有40余人参与竞拍?未必中牟已经“小康”到冒油的田地了?更要命的是,这53.2%的增资率从何而来?按增资率计算,43辆车的资产评估残值为18.30万元,平均每台车的单价为4256元。难怪网民责难声一片:河南中牟的汽车,连堆废铁都不如。
其实,公众关注、关心的倒不完全是中牟县黄金卖个粪价的事,令他们闹心的是被人明目张胆地作弄。程序本来是保证结果具有公正性、公平性的紧箍咒,却常常被一些公权部门“走”来“走”去,在一些无视法则的人眼里,只要“走”了,程序也就到堂了,程序成了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护身符,程序在“走”来“走”去中,被走成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程序一旦被"走"成一汪浑水,何来清清白白的结果?
对公众的质疑,不知道中牟县有关部门会不会有所回应。不过网民已有所预料,结果可能是,统计结果为聘用人员所为,误打了小数点,为挽回影响,现已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