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说文解字》是如何解析“羞耻”二字的。“羞”作为形声字,从字面上看,与“丑”应该是联体儿。《现代汉语词典》里,羞,有正反多种语义,既有表义于羞耻的,也有反映自省的“羞愧”和谦逊的“羞于见人”。
苍颉造字的时候,让“羞”中含“丑”,估计就有“是丑必羞”的主观,但是在我老家,“羞”和“丑”,在很多时候是同义语。面皮薄的人,不习惯做露脸的事,如果非要他出头露面,其脸孔必定会红烫烫直到脖子根。这种本来是“害羞”的现象,在我老家却是用“怕丑”来界定的。但是,当“羞”和“耻”勾搭在一起后,其意义怕是满世界都是同一个意思了。
虽然羞耻的含义照旧,但人们对羞耻的认定似乎大不如前了。曾经有一句“女不露齿,男不露腋”的古训。这是男要做绅士、女要做淑女的一般教化。在古人看来,人体上除了脚手和头颅,其他部位都属于“羞肉”,一般是不能轻易示人眼目的。今天,过去似暗娼身份的“羞肉”,早已浮出水面,大行其道了。女人们的衣服上下会合的速度越来越快,露沟露眼露香背,忙煞了路人的眼球,谁要是不露,大体都是些没有裸露资本的角色。
记得小时侯,我所在的生产大队有一个长于偷鸡摸狗的人物,只要逮着,就五花大绑着“游村”。这家伙的母亲觉得丢尽了宗亲的颜面,几番寻死寻活。乡亲们往往用这活材料,对子女耳提面命,教育孩儿们不可做这等羞辱门庭的事。哪个时候,羞耻所拥有的地盘不仅小得可怜,而且“羞耻”和“光荣”的地界十分的明晰,丁就是丁,卯就是卯,含糊不得。
当下,羞耻的地盘,急剧收缩得几乎无法度衡了。摸人钱袋子的,假如手气霉了,淘了个不怎么鼓囊的,他几乎要对失窃者动粗;动了公家钱财的官人,一旦失手,十有八九埋汰自己没烧高香,点子太低,那么多人都做了那事,为什么把我活捉如监了?想做官的人,用银子铺路,坐上了交椅,也能佯装出一脸正气、底气十足地教人如何按党的要求为官为政。就连曾经被尊为净土的教育、贵为圣殿的学术领域,羞耻也没有栖身的茅地了—— 考生的夹带、手机短信和漂亮的女士写满答案的大腿,都可以充当获取派司的帮凶;博士、院士也可以一手剪刀、一手浆糊,干着裁缝铺的勾当,拼接出惊世吓俗的成果。。。。。。
羞耻的地盘如此神速的扩张,反映的是荣辱界限的模糊、社会道德的普遍缺失和社会伸张正义、弘扬正气的功能正在萎缩。女性服饰的选择,只要符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审美趋向,是生活的必需,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点化和装饰。对政治、道德层面,当我们的大众心理,一旦从心理、意识上,约定着对羞耻形成了宽容甚至怜惜,这种羞耻心、羞耻感的淡化、流失,比羞耻的人以及他们做的羞耻的事更可怕。其实,什么是荣耻,大家都心知肚明,不明白的是大家为什么如此地漠视荣辱。
难怪作为一党之主、一国之君的锦哥,还要在万忙的政务中,抽出身手来拾古人牙慧,教人什么是耻辱,什么是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