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言两语主席台

(2006-02-05 00:55:51)
    主席台是会议的一个主要构件,也是会议的首级,一个会议如果是一张报纸,说主席台是报头或者报眼,是不为过的.
    听会的全都乖乖样的坐定了,主席台上的人物开始按官阶士级,由高到低鱼贯而上,在前面的是彰显身份,在后面的是出于礼节.座次早已被桌牌定格,放杯子,落座,所有如矩的目光,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或者中分地扫荡一遍.其实,他们的眼睛什么都没看到,这样快捷而娴熟的使用目光,完全是一种派头,一种气势,也是一种能力.
    别看主席台上一溜都是官,但不同的官有不同的坐法,从他们的坐姿坐相,大体可以判断出各自的官龄的长短和级别的高低.举凡正襟危坐并始终如一者,一般都是入道不久的角色,这类官员初来乍到,根基还浅,有上司在侧,别说不敢东倒西歪,就是屁股下的凳子都不能坐满的,这是谦虚,也是官场上的行规(现在称潜规则),再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才露几天脸,口碑脸碑都是同等的重要,岂有不坐正的理?久经沙场的老将就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起初看看面前的材料,之后要么就是懒洋洋地往后靠,要么就是无精打采地两边倒,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
的心理优势,通过这一"倒''一"靠'',就活灵活性地反映出来了,这功底不是一时半月能修炼出来的.
    主席台上的学问远不止于此,有些细小的动作,都是些极其明确的指代.比如,有人读文件的时候,不知道取舍,眼看时间不多了,还有好多该推的磨没有推,他还一个标点都不卯过(甚至还因断句不当,添加几个标点),领导伸过头去,在他的文稿上扫上一眼.这一扫的用意是很明朗的,就是要你能丢就丢,别这样照葫芦画样.殊不知他劲头更足,更抑扬顿挫起来了.我料定,他绝对是把这一扫描作了方向相反的判断.整个会场的人,除了他本人得到了莫名其妙的鼓励外,所有的人都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中浸泡着.
    坐在台上的人,是不大乐意台下的人轻举妄动的,这是心理规律.台下的动作和声响,既影响会议效果,也是对人的不尊重,但台上的同类行为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比如领导间的交头接耳,就不能以说闲话论了,有时候是有新的创意或意见要交换,有时候是被请来撑台面的领导,要向身边的会议主办方了解情况,这种头耳交接,也确有必要,但是有时候就仅仅是一种姿势和姿态罢了,只是为了营造气氛.有些不明就里的品级略低的官员,往往也如法炮制,频频把头伸到"头''的面前耳语起来.这一动作虽然不忤逆礼数,但多少有些过,这种特定场合的语言表达,与长幼之间,官级高低之间,握手时主动或者被动出手,是同一个话头."头'的头是点了,这种"点''.不尽得就是首肯,过多的是礼节性的虚应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裤头之类
后一篇:情人节白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