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伊斯兰教圣墓

(2014-11-06 10:34:20)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伊斯兰教圣墓作者:赵健琦YOCAN
http://s16/mw690/001mAqftgy6MrMuXl2Tcf&690
在海神庙喝了一肚皮的茶水,开始往回赶,路边的公交整整等了一个小时还没来,看到一辆差不多方向的车赶紧上了,坐到哪算哪,大不了再转吧。
上车研究了下转车站点,刚好有一站写着“圣墓”,问明司机,确定就是灵山伊斯兰圣墓后,决定就在此下了,大有择日不如撞日之感。
http://s8/mw690/001mAqftgy6MrMvc9Ar47&690
灵山圣墓位于泉州市清源山西南麓,与清源山景区相通(圣墓免票出入,从圣墓入清源山须购票)。从圣墓入口可见对面山脉上立着高高的郑成功骑马铜像,真够巨大的!
http://s1/mw690/001mAqftgy6MrMvCmkgc0&690
进入圣墓景区,已经是下午四点半,游人寥寥,显得很幽静。在入口拍了张导游图,顺着走就是了
http://s3/mw690/001mAqftgy6MrMw2Hjs12&690
古伊斯兰墓盖石,透过树叶投下几点斑驳阳光,圣墓氛围就该如此
http://s4/mw690/001mAqftgy6MrMwoviH03&690
一片开阔草皮的右边有一天然巨石,据说风吹欲动,手推能晃,故称“风动石”,是福建省三个风动石之一。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毬”三个大字,后人又勒上“天然机妙”四个字,成了泉州一景“玉球风动”。
http://s7/mw690/001mAqftgy6MrMwH7tsa6&690
风吹能不能动我没看见,不过试着钻到左下角缺口下,用肩膀扛了抗,还真能晃动!
http://s12/mw690/001mAqftgy6MrMwZwKf8b&690
“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在先知穆罕默德的派遣下四位门徒来华传教。根据《闽书》的记载,唐朝武德年间(618~626年),一贤在广州传教,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并卒葬灵山,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墓。
http://s1/mw690/001mAqftgy6MrMxeQned0&690
墓坐北朝南。墓地北、东、西三面依陡壁用块石砌筑 3米高的挡土墙。墓廊依墙修建,平面呈马蹄形,石造,仿木结构形式,立前后檐柱25根。前檐柱为梭柱,柱径23~25厘米。据考证,柱廊为元代以前的遗物,有些学者判断为初唐时期创建。柱廊前并列两墓穴,其上铺盖石板,再放置两座花岗岩墓盖。墓盖分 3层,阶梯状。顶石拱券形,长155厘米,底石长215厘米,宽110厘米,环刻莲瓣图案。全墓通高60厘米。据碑文记载,墓上原有亭,已毁。 
http://s1/mw690/001mAqftgy6MrMxqaZi00&690

http://s4/mw690/001mAqftgy6MrMxE3nB53&690

http://s13/mw690/001mAqftgy6MrMxWqsY6c&690
郑和行香碑,上书:“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这是郑和在公元1417年第五次航行圣地麦加之前,专程至灵山拜谒二位先贤,地方官蒲日和为之刻碑纪念。http://s8/mw690/001mAqftgy6MrMybyuP87&690
阿拉伯文重修墓碑,刻于伊斯兰教历 722年斋月,即元至治三年(1323),辉绿岩质,高 110厘米,宽55.5厘米,厚12.5厘米,阴刻,记述三贤、四贤事略。
http://s13/mw690/001mAqftgy6MrMyqY2w9c&690

http://s5/mw690/001mAqftgy6MrMyFrAUf4&690
圣墓公园内还包括了"承天寺祖师塔墓"和“陈埭丁氏回族墓群”
http://s2/mw690/001mAqftgy6MPD3EaFX21&690
承天寺祖师塔,位于灵山圣墓东侧,坐东北朝西南,占地约1027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初,为安葬承天寺第一世祖师省冹八卧岳粗两刑焖赂呱崂行奚桑颈A羲蚊鞣绺瘛
http://s6/mw690/001mAqftgy6MrMz8CLXe5&690

http://s6/mw690/001mAqftgy6MrMzpaVn35&690
舍利塔依山坡分为三层石埕,可沿石阶抬级而上。顶埕一字排列大中小三座莲瓣石塔,圆龛内各趺坐佛像或祖师一尊,墓前石碑沉雕“敕赐承天禅寺祖师塔”9字,墓前有雕饰石供桌一座。埕东为安放俗家弟子的普同塔,山后为民国高僧云果和尚舍利塔,近已移入祖师塔内。普同塔和云果和尚舍利塔拟作为附属文物。
http://s6/mw690/001mAqftgy6MrMzFRRj65&690
圣墓东侧曾是泉州的穆斯林公墓,其中明代丁氏回族墓群(陈埭丁氏祖墓群)规模较大。元明易代时,丁氏先民避居陈埭,逐步发展成为号称“万人丁”的陈埭回族。
http://s15/mw690/001mAqftgy6MrMzX9XEae&690

http://s9/mw690/001mAqftgy6MrMAfFtC58&690

http://s6/mw690/001mAqftgy6MrNhCG3jf5&690

http://s4/mw690/001mAqftgy6MrNhSCmD13&690

http://s9/mw690/001mAqftgy6MrNi52NWb8&690

http://s4/mw690/001mAqftgy6MrNigKCn43&690

http://s3/mw690/001mAqftgy6MrNiuD7422&690

http://s9/mw690/001mAqftgy6MrNiKMnCc8&690

http://s15/mw690/001mAqftgy6MrNj1j0W4e&690

http://s11/mw690/001mAqftgy6MrNjf6Fc6a&690

http://s11/mw690/001mAqftgy6MrNjucVcea&690
福建地区的坟茔大多曾这个形状,撕一个马蹄形,中间的土包还修葺成龟壳状。也算一方建筑特色了
http://s2/mw690/001mAqftgy6MrNjEtRD01&690
导览图上显示灵山之上还有一阿育王塔,匆匆爬到山顶,并没有找到,也许峰头不对。只看到这一座,无任何标示,可能就是前面所说的民国高僧云果和尚舍利塔。
http://s9/mw690/001mAqftgy6MrNjV5z298&690
至此,太阳西斜,一抹余晖,将对面的郑成功铜像染的金光灿灿。在山下休息的老娘打电话来“要在日落前离开墓园”,又一天的泉州之旅就此结束。
http://s1/mw690/001mAqftgy6MrNk503e80&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