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微博上又复习了陈鸣志先生的《五红图》,好友@舍卢鱼、@胖泡、@我叫韩金龙等都非常喜欢这个段子,我说它是教学版,和朋友们聊聊它。我记不清谁告诉我的了,说《五红图》是“学生活”,整个段子没有太响的“包袱”,现在很少有人演这个节目。我知道陈鸣志以这个段子看家,再加上邓继增与其合作就更精彩,邓先生把陈鸣志的特点给“捧”出来了。
《五红图》是古道西风瘦马,这个段子喜欢听的观众不多,演员也不待见,《五红图》难以出彩儿则被打入了另册。看了陈、邓的表演,这真是个很吃功夫的段子。
歪批歪讲是很多相声段子的表现手法,逗哏的对“万物都有金、木、水、火、土”的解释本身是牵强和可笑的。陈鸣志的表演虽然是在胡搅蛮缠,但是不奸狡不油滑,拿着不是当理说,好像他这个歪理不但摆在桌子面上头能说,就是站在桌子面上也能说,本来是一场笑谈,让他演的似乎正义在手真理在胸。很多网友评价他大气,也有的朋友说他端着,这“大气”、“端着”讲歪理和痞气、小气的强词夺理在相声表演中它不在一个档次上,这就是陈鸣志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给苹果找“火”时有这么一段,陈、邓的表演真是精彩极了:
甲:苹果的火,苹果它有火呀!
乙:噢,苹果晒干了烧火?要不钻苹果取火?
甲:苹果的火,这……你吃点儿别的行不行?
乙:我就吃苹果。
甲:这,你,你这人,干吗非吃苹果呀!
乙:啊,吃苹果败火。
甲:败火,火!火!
他们这个“包袱”的设计是非常的巧妙,陈说:“这,你,你这人,干吗非吃苹果呀!”是找不着“火”抓耳挠腮时的自言自语。邓说:“啊!吃苹果败火。”是漫不经心的顺口答音,多少还有点儿气“甲”的意思。这时候陈故意慢半拍,低声嘟囔了一句“败火”,突然转身睁大眼睛用手指着邓高声:“火!火!”。
这个“子母哏”型的段子捧逗之间的比例基本是五五开,两个人的分量都很重,一问一答的口气变化非常丰富,“迟、急、顿、错”的火候不好掌握。如果说《报菜名》是练嘴皮子的,那么《五红图》就是练说相声的;如果说《五红图》是“学生活”,那说不好《五红图》就不是个合格的相声演员。我决不是危言耸听,老先生说的那些“没学会说相声就出名了”的演员大概就说不好《五红图》。
六柳先生点评《五红图》有一句话非常精准:“说这个段子忌在卖弄强词夺理的功夫,出现自己耍活宝又把观众当小孩子的效果。”
《五红图》早年的表演在找“阴、阳、金、木、水、火、土”时,先说桌子,毡帽、苹果,这是三番儿,最后第四番在红果上找,捧哏的对这个“金字边儿”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不用铁器”。现在一般演出去掉了毡帽的情节,比原来紧凑了。
《五红图》的“底”我感觉还是“沙锅”比较好,捧哏的注意躲开了铁器误入了“锅”的金字边,这样巧妙。因为这个“底”太熟了,现在从“沙勺”往下延伸,也挺有意思。
最后有一事不明特向各位高人指教,这个段子为什么叫《五红图》?“五红”和五行有什么关系?侯先生有这个段子的录音叫《阴阳五行》,是不是他老人家也认为“五红”没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