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我思念亲人http://s11/middle/487ad885xa00b1a9e1a4a&690
图片来自博友小钰姥姥,谢谢!
2011年的清明节到了,一般人都认为这是个祭奠逝去亲人的日子,所以清明就成了个悲伤的节日。我读了报纸才发现,民俗专家说,这种认识不够确切,清明实际上是个悲喜交融的日子,除了缅怀先人的思绪和感怀外,更多的是郊游、踏青、春嬉……人们在祭奠先人的同时,还获得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在清明节这天,扫墓与郊游同时进行,既寄托了对前人的哀思,同时又是充满了收获和期望的一个节日,此时万物复苏,是耕种的好时节,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孕育着大秋时节的收获。因此,在清明时节,人们除了祭祀先人外,还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古代,清明有戴柳和插柳的习俗,在扫墓时,孩子们采一把柳枝,编成柳条圈戴在头上,在原野上追逐。还有一句俗语“清明不带柳,人颜变皓首”,意思是衰老得很快。后来,戴柳被淘汰了,而是盛行插柳。这时柳树容易活,插在哪里就活在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演变到现在就成了植树造林了。清明时去上坟、踏青,孩子们跟随大人上坟的同时,还可以等着吃撤下来的供品,并且进行放风筝、荡秋千、跳房子、抖空竹等游戏。因此,这一天,不仅只是哀伤,还有许多乐趣。
我读了这些文字后,心情平静了许多。但我没有去上坟和踏青,不由得思念起那些爱我和我爱的亲人来:首先,思念的是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还给了我第一个家。尤其是我的母亲,她给我的爱可以说是完美无瑕,可惜她陪伴我只有短短的17个年头,她就离去了,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亲人的死亡,当时我悲痛欲绝,但无力挽留。现在已经60多年过去了,母亲的面容在我的心中都有些模糊了,但想起了她,我的心还在隐隐作痛。
再让我十分怀念的是我的姑父、姑母,当我失去母爱的时候,是他们给了我母爱般的关怀,尤其是姑母,她对我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寒冷的心感受了温暖。她还帮助我带过两个幼小的孩子,她的恩情我会终生不忘。
我的爷爷、奶奶,他们慈祥善良,对我是宠爱有加,只是年代太久远了,我几乎记不起他们的面容;还有我的姥姥、姥爷,由于妈妈去世太早,他们又在老家,早已失去了联系,但我还是记得小时候去姥姥家,他们堆在我面前的那一大堆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还有哥哥、嫂子,手足之情实难忘,他们对我的关怀和帮助点点滴滴都记在我的心头。还有我的侄子,他对我这个姑姑实在太好了,我回天津探亲时,他常带着我外出游玩,为了完成我的思乡心愿,还陪我去了一趟老家。
近年来,让我最伤心的还是老伴和女儿两人相继匆匆离我而去的境地。我和老伴49年相濡以沫,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但我无力与病魔抗争,终于,他的生命被无情的病魔夺走了;但让我最痛心的还是我亲爱的女儿,她还年轻,并且充满了活力,她对妈妈知疼知热是我最贴身的小棉袄,有了她我才感到生活有意义,她是我的精神支柱,也是我的生命动力!可是老天爷太不公了,竟会从我的手中把她夺走了!
人人都希望长寿,但长寿对我来说并不意味着幸福——因为长寿让我多次面对无情的死亡和亲人的不断离去!现在,我手捧一束鲜花,默默地对亲人们说:你们都安息吧,不要再对我过多的牵挂,在众多博友的帮助下,我已经选择了坚强,我会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过得自在、安详、还要有点情趣!
加载中,请稍候......